主页 > 旅游 > 新闻详情

上海今夏蝉鸣格外吵?专家解密:遇上多年难遇的蝉"大年"

发布时间:2025-08-01 09:07 来源:乐知生活在线

近期,众多上海居民表示,相较于往昔,今年的蝉鸣声显著增长。其中,有些人因夜间的蝉鸣而影响睡眠,还有人遭受树下滴液的不便。

7月20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周兴苗在学术交流中提到,蝉类动物普遍存在着“大小年”的生长周期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括非生物因素,如环境条件和气候因素,也包括生物因素。以蝉卵为例,它们在秋冬季孵化后落入土壤中,此时的环境气候条件对其后续的成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今年恰好是蝉的“大年”,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蝉品种在同一时间点叠加出现,多种蝉类同时迎来了它们的繁盛期,导致蝉的数量显著增加,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这个现象与今年高温没有太大的直接关联,每年蝉在我国出现的概率本就很大,只是种群数量有差异,今年这样的情况在以往年份也可能出现过,只是大家没有过多关注。”

对于市民反映的“滴水”现象,周兴苗解释,这些液体可看作是蝉的尿液。蝉属于半翅目昆虫,以植物汁液为食,属于刺吸式取食方式,其肠道会将吸收的汁液部分排出。这种液体除了水,还含有氨基酸、糖类等营养物质,因此带有甜味,但对人体和衣物无害,只是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和清洁上的麻烦。

他称,蝉鸣较往年更为明显也是因遇上“大年”的原因。这是雄虫在成熟阶段的求偶行为,与城市照明、绿化等关系不大。

针对市民关心的如何解决蝉鸣和滴液带来的困扰,周兴苗认为,完全解决蝉鸣难度很大,古人在诗经中便对蝉鸣有记载,这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是夏天的标志,没必要苛求“完全宁静的夏天”,可自行前往无蝉鸣的地方。至于滴液现象,可通过打伞等物理隔绝方式应对。

“蝉数量增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其实也不大。”周兴苗表示,蝉的成虫阶段很短,通常只有几周时间,最多一个月多,鸣叫时间不会太长。其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在产卵时将卵产在树枝的嫩梢部分,对植物有一定影响。此外,蝉的若虫在地底下以植物根部汁液为食,若遇上天气干旱且若虫数量多,可能也会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他表示,除了上海,武汉等地在今年也出现了蝉的大量聚集现象,不过上海这一现象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另外,当地的环境条件非常适合,也为蝉的集中出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他呼吁大家保持平和、融洽的心态去面对这一自然现象,顺应自然界的固有法则,无需因此感到过度烦恼。

责任编辑: admin
时间:2025-08-01 09:07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网站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网站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V X 18731251601)
相关推荐
兰州在线,兰州资讯网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