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峡水电站在新中国水电发展史上树立了“七个第一”的里程碑,这是刘家峡工业遗产博物馆的解说员胡素鸾引以为傲地提及的。她强调,在保障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方面,刘家峡水电站的贡献尤为显著。
位于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水电站左侧,有一座隐藏在导流洞中的博物馆,即刘家峡工业遗产博物馆。
一幅幅宝贵的历史影像、一处处锈迹斑斑的电力设施,踏入深达二十余米的导流隧道,使人宛如置身于昔日水电建设现场那激情澎湃的火热氛围之中。
刘家峡水电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我国自主勘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管理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代表了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水电建设和机电制造业的最高水平。全面建成以来,其在西北电网中承担着发电、调峰、调频和调压任务,兼有防洪、防凌、灌溉、养殖、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
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这个曾经的330千伏超高压地下开关站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基础上,经过精心改造成为刘家峡工业遗产博物馆,于今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分为七个板块,以黄河治理、电站建设、超高压发展、改革创新为主线,通过展示黄河治理与开发的辉煌历程及工业成就,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内核。
“这不仅仅是一座水电工程,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治理黄河、造福子孙后代的历史见证。”胡素鸾从事讲解工作20多年来,致力于把黄河文化、红色故事讲给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听,丰富游客黄河文化旅游体验。
刘家峡工业遗产博物馆自建成以来,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纷至沓来。每个月,胡素鸾都要为游客们讲解150多场。她感慨地说:“许多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在参观后都深受感动。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我国治理黄河、工业发展的波澜壮阔历史,更是在此接受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