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 > 新闻详情

超越边塞雄关:学者以诗词为钥,解码兰州作为“活档案”的沧桑与繁庶

发布时间:2025-11-02 07:03 来源:乐知生活在线

近日,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冉耀斌荣幸受邀担任《金城讲堂》的嘉宾,以《西北重镇 丝路明珠——古代旅陇诗人笔下的兰州》为题,为在场的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学与历史盛宴。冉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通过精选的古典诗词篇章,对兰州这座历史悠久的丝路重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不仅展现了其昔日的辉煌壮丽,也揭示了其历经沧桑的变迁历程,为听众带来了一场既富有知识性又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文化之旅。

冉耀斌教授在研究兰州的历史与文化时,并未局限于宏观历史的概述,而是深入挖掘了诸如“歌咏兰州形胜”和“抒发报国豪情”等多重主题,让诗词本身成为讲述兰州故事的生动载体。他特别聚焦于古代诗人笔下的兰州,那壮丽的山河景观。当唐代诗人高适的《金城北楼》被深情吟咏——“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一幅将动静相融的皋兰山与黄河的壮丽景象仿佛就在眼前展开。冉教授在讲解中指出,诗中的“声若箭”和“势如弓”这一比喻,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的险峻与雄奇,同时也巧妙地映射出金城作为古代军事要塞所蕴含的紧张氛围与宏伟气势。

随后,他引用了明代官员唐龙的诗句“地图雄玉垒,天险壮金城”,以及清代牛运震《登皋兰望河楼》中“龙虎控岩疆,乾坤此战场。金汤壮秦汉,锁钥接伊凉”的豪迈咏叹。冉教授解读道,这些诗句共同构筑了兰州在诗人心目中“控扼冲要、固若金汤”的雄关形象,是其地理战略地位最生动的诗化表达。

除了雄浑的边塞之音,诗人笔下的兰州也有其静谧与繁庶的一面。冉耀斌教授以明代王云凤的《兰州》一诗为例,“百年边郡依秦塞,万里神州拥汉关”开篇仍是宏大的边关叙事,但笔锋一转,“禾稻秋来遍原野,家家流水碧潺潺”则描绘出一派塞上江南的富饶与安宁。这种从“城压风涛”的壮阔到“禾稻原野”的温馨的转变,正记录了兰州在承担军事功能的同时,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人烟阜盛、安居乐业的城市。

在此次讲座中,冉耀斌教授巧妙地以“古代诗人笔下的兰州”为主题,将一幅从盛唐至晚清的诗词长卷串联起来。他深刻地指出,这些诗词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结晶,更是兰州历史变迁的生动“活档案”。诗人的笔触细腻而敏锐,它们记录了这座城市的每一次呼吸与成长,仿佛在诉说着兰州千年的风华与变迁。

责任编辑: admin
时间:2025-11-02 07:03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网站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网站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V X 18731251601)
相关推荐
兰州在线,兰州资讯网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