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观众而言,2024年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的闭幕大戏《玻璃动物园》最令人心驰神往的亮点,无疑是法国国宝级女演员伊莎贝拉·于佩尔担纲主演。这位在国际影坛上享有盛誉、在数百部电影中塑造了无数复杂而深刻的角色的国际影后,如今得以在触手可及的中国舞台上绽放光彩,对于广大影迷和戏剧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盛事。而在全场的凝神注视与期待中,这部分量十足的戏剧巨作落幕,最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于佩尔那精湛的表演,更是剧中每一个小人物所展现出的脆弱与挣扎,那种触动灵魂的戏剧力量,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玻璃动物园》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之一,蕴含着浓厚的自传色彩。这部作品于1945年在百老汇舞台首演,凭借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剧情设计,连续上演了561场,场场座无虚席,盛况空前,成为当时戏剧界的一大盛事。时光荏苒,到了2020年,对戏剧艺术充满热情的比利时导演伊沃·凡·霍夫,独具慧眼地将这部经典之作再次搬上舞台,为这部作品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演出大幕拉开,出现了一个只占用舞台下方二分之一的狭窄封闭空间,墙面和地板全都被印着无数模糊面孔的黄色毛皮覆盖,仿佛一个地下“洞穴”或是一个棺材般的“盒子”。简约别致的布景,丰富微妙的灯光,营造出似梦似真的环境。于佩尔扮演的母亲阿曼达和她的女儿劳拉、儿子汤姆就生活在这个压抑的家庭里,各自舔舐着自己的伤痛和秘密。
一出场就语速极快、喋喋不休的于佩尔,苗条的身材和轻盈的脚步完全看不出已经年过七旬,她以充沛的能量和细腻的演技,精准塑造了阿曼达这一复杂多维的角色。尤其当她坐在距离观众最近的舞台边上晃荡着腿,轻轻诉说,周围的空气都变得不一样了。这是一个被丈夫抛弃的美国南方妇女,沉湎于对旧时光的美好回忆和现实困境的失落当中,她将对未来渺茫的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然而,因腿脚残疾而自卑自闭的女儿劳拉放弃了她安排的秘书学校,沉浸在收藏的“玻璃动物园”中寻求慰藉;在鞋厂工作的儿子汤姆不堪生活重负,梦想渴望逃离家庭。
身处现实重压的阿曼达,心中充满了对女儿劳拉的深切期望。她渴望将劳拉嫁为人妇,以寻求一种解脱。恰巧,儿子汤姆邀请回家做客的男同事吉姆,竟然是劳拉在中学时期暗自倾心的那位男同学。为了这个意外的机会,阿曼达费尽心思地筹备了一场家宴。她就像所有忙碌且唠叨的母亲一样,时而因为满怀着期待而欣喜若狂,时而因为对现状的不满而焦虑抱怨。她的爱意与控制欲让子女们感到既烦恼又无奈。而台下的观众们,也被她的可爱、可笑和可悲所吸引,感受到一种令人几乎窒息的压抑气氛,仿佛随时想要逃离这令人窒息的氛围。
因此,在这出戏中,最令人动容的瞬间竟发生在于佩尔扮演的母亲缺席的那场戏份。在一个停电的雨夜,微弱而温暖的烛光穿透了黑暗,照亮了舞台。在这幽暗的环境中,一个始终自卑地蜷缩在角落的女孩劳拉,因与吉姆的重逢而逐渐敞开心扉。她追忆起高中时光,难得地开怀大笑,从珍藏多年的毕业纪念册中拿出,请吉姆签名留念。她小心翼翼地捧出自己最珍爱的收藏,与吉姆分享这份喜悦。在吉姆的邀请下,她笨拙却又投入地跳起了有生以来第一支舞。晶莹剔透的玻璃动物在灯光下流光溢彩,仿佛点燃了劳拉的生命。吉姆在称赞和鼓励她的同时,深情地亲吻了她。满台的暖光和美妙的音乐洋溢着令人心跳加速、泪流满面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