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不仅是中国电影艺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力,更是超越国界与语言隔阂的全球通用语言,它能够打破文化壁垒,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地区观众心灵的纽带。《哪吒2》、《白蛇传·情》、《长安三万里》等电影作品成功走向国际舞台,吸引了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广大海外观众。在这一过程中,电影音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显而易见,若要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入电影并实现其国际传播,我们不仅需要在尊重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前提下,还要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创新探索,以适应国际观众的审美需求,推动中国电影音乐的国际化发展。
创作者要考虑中外观众审美习惯的差别,在中外元素调和中带给观众“陌生又熟悉”的审美体验。《哪吒2》的音乐采用国际化制作流程,组建了包括传统乐器演奏家、交响乐团和电子音乐制作人在内的团队,跨界合作使中国传统音乐与异域音乐元素在电影中有机融合、浑然一体。以民族音乐与重金属摇滚乐的结合为例,哪吒、敖丙与恶势力决斗的场景令观众印象极为深刻。酷炫的电吉他和弦诠释了两位年轻人的叛逆与正义感,而龙王之间的打斗配乐则借鉴了类似外国大片中经典的音乐手法,即通过短小旋律模进或不断叠加不协和和声重复交织出现的手法,使打斗场面更显紧张激烈,引人入胜。
音乐助力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更体现在情感共鸣的深层建构。近年来这些用传统音乐与电影共同叙事的优秀作品在海外受到欢迎,证明了有效的文化“出海”是将传统音乐中的精气神转化为人类共通的审美体验。《哪吒2》角色曲《就是哪吒》传唱海内外,词曲中无不渗透着哪吒精神的核心:勇敢面对挑战,坚定追求自由。这种“勇敢追自由”的旋律内核与全球年轻群体的价值追求同频共振。再如《白蛇传·情》通过4K全景声技术重构传统戏曲的感染力,使水墨场景中的唱段成为“可听化的中国美学”,让海外观众透过音乐感悟《白蛇传》为爱奉献的精神内核。该片在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戏曲歌舞片”,并登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展映,海外媒体对其盛赞尤佳。音乐的感染力助力中国故事超越地理边界:它可以是贵州山间的侗族和声,也可以是内蒙古草原的呼麦震颤,但在国际银幕上,这些声音共同构成了既有文化独特性,又具审美开放性的中国——一个用音符讲述自信与创新的东方叙事者。
电影工作者在“听觉”艺术领域的不懈探索,脚步从未停歇。追溯至《红高粱》、《英雄》、《十面埋伏》、《影》、《叶问》、《白蛇:缘起》等经典之作,我们不难发现,传统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犹如明珠镶嵌,一次次为影片增色添彩。2025年伊始,众多国产电影在传统音乐上的创新实践,不仅是对文化自信的深刻体现,更是对传统艺术与现代电影完美融合的一次大胆尝试。 在叙事手法的巧妙融合、美学风格的现代重塑,以及全球传播策略的突破性尝试中,传统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充分展现。正如《礼记·乐记》所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在光影交织的世界里,传统音符的跃动成为连接古今中外的桥梁,让我们在聆听中“听见”未来。中国电影正以音乐为舟,承载着千年文明的精髓,将生动的故事传递到世界各地,让世界聆听中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