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档期上映的电影《不说话的爱》,聚焦于张艺兴倾情演绎的听障父亲小马,以及李珞桉扮演的健全女儿木木(幼年)的生活变迁。影片以这两位角色的生活片段为切入点,细腻地描绘了手语与口语交流中的种种矛盾与冲突,深刻揭示了聋人在听人主导的社会体系中所面临的种种生存挑战。这部将残障、亲子关系、苦情故事以及犯罪元素巧妙融合的电影,虽然不乏催人泪下的煽情桥段,却始终没有以猎奇的心态将聋人的境遇当作一种奇观来展示给观众,而是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引发人们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与思考。
相反,导演沙漠以爱为经纬,巧妙地运用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和温暖治愈色调的镜头语言,竭力描绘出一幅听障人士与健全人平等相处的和谐图景。这幅图景不仅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描绘,更与《小小的我》、《送你一朵小红花》等国产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相呼应,共同构建起一条以个体命运轨迹为线索,抚慰残障人士和特殊群体心灵的谱系。同时,它也给予那些身处人生低谷的观众以激励,让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之火。
《不说话的爱》根据沙漠几年前在综艺《开拍吧》中拍摄的同名短片改编而成。短片时长23分钟,呈现残障世界与健全世界之间的鸿沟,并尝试用爱意将其填充。
短片伊始,导演用镜头展现了木木对外界动静的反应,让观众明白她是听人,继而揭示她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也不愿说话的根由,是因眼见听障邻居阿姨被其健全的儿子疏远,担心自己成为听人中的一员之后,也会与聋哑的父母渐行渐远。当父亲被一帮年轻人误会是小偷,惨遭殴打却无法开口辩解之时,木木含泪喊出“放开我爸爸,我爸爸不是小偷”,以既被动又主动的方式融入了听人群体,成为父母与听人沟通的载体。
“不说话的爱”在短片中,更多地指向会说话但长期沉默的女儿对聋人父母的爱。到了长片,视角发生了转变,虽有能说会道的女儿为了聋人父亲的安危而放弃说话的场面,但总体而言是侧重表达父亲对女儿的爱。
长片中,成年后的木木作为手语翻译,帮助一名被火锅店男老板侵犯的聋人打工妹伸张正义时,追忆起她和父亲相处的往事。儿时的木木是“小孩姐”,充当父亲乃至于一大帮成年聋人的翻译,帮助他们顺畅地完成与外界的沟通:她不仅能帮父亲接活赚钱,还能在这些聋人长辈被邻居投诉动静太大,接受警察盘问时,帮助他们化险为夷。
在这片内部的小天地中,木木沉浸于那份被需要的满足感,更沉醉于那份无微不至的宠爱之中,不愿离开这片温馨的港湾。然而,从小马的角度来看,作为他的女儿,木木应当勇敢地踏入学校的大门,融入更为广阔的社会,去开启她精彩纷呈的人生篇章。尽管他知道,身为健全人的前妻目前的经济状况已远超自己,能够为木木提供一个更为优越的成长环境,但他却毅然决然地不愿将女儿拱手让给前妻,让她随前妻离去。
小马的态度,似乎透露出他内心深处存在一定的自私成分,似乎并未充分考虑到女儿未来的福祉。然而,这种表现其实源于他对女儿木木深沉的爱与不舍,他害怕失去她,这是他过于疼爱女儿的必然反应。面对前妻因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准备提起诉讼,小马果断地找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同时为了获取资产证明,不惜铤而走险,走上了撞车骗保的犯罪道路。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受到了这份沉甸甸的“不说话的爱”所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