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化类节目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这些节目中,相较于文字、器物、节令等直观可见的文化形态,中医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知识体系,更是深藏着中华文化的哲学智慧、生命观念以及传统生活方式。因此,对中医药文化的当代诠释不仅需要传承其精髓,更要在表达上体现出谨慎与创新的态度。《少年中医说》这一节目,以青年群体为参与主体,将中医药文化作为核心内容,对如何在新时期深入阐释中医药文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少年中医说》这一节目巧妙地融合了纪实、人文和综艺的多元特色,旨在以“医圣”为核心线索,每期节目都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任务主题和实地探索路线。该节目将中医药知识的教育方式与当代青年文化相结合,坚持“盲盒式任务”、“沉浸式场景”以及“青春化表达”的创作理念,通过实地探访药材原产地、还原药膳烹饪流程、参与情景式古法教学等丰富环节,让青年朋友们在亲身实践中深入接触中医药文化,并在全方位的感官体验中初步建立起对中医药的深刻理解。 在节目聚焦孙思邈“大医精诚”思想的某一集中,学生团队踏足陕西陈炉古镇,参与慈善公益活动,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指导,展现了中医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而在介绍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环节中,学生们通过还原古代医患对话场景,将古籍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生命经验,实现了从书本知识到身体认知的转化。 《少年中医说》节目不仅停留在传统的“讲授”层面,更是在拜访医家古迹、采药制香、情境演绎的过程中,引导青年学生们由身到心、由技入道地感悟“师承”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节目还巧妙地将情绪健康、生活压力、社会身份等现实议题融入其中,使中医药在传承过程中回归其“医人”的本质,为观众呈现出一幅生动而真实的中医药文化画卷。
节目中有大量将传统医理与当代青年生活经验关联的创意表达,如趣味小剧场讲述上医治未病,配以五禽戏、艾灸、香疗等可操作性内容,实现了青年语境与中医理念的精准对接。这种具象、实用、与青年人情绪共通的内容设置,让中医药从冷冰冰的知识变成有温度的信息,最终获得观众的信任与认同。
中医药文化的年轻化传播,不仅是表达方式的变化,更应该是理解方式的变革。《少年中医说》的出现,为中医药题材乃至文化节目创作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应以“文化共鸣”的理解结构代替“知识灌输”的机械传承。只有真正贴近青年日常情绪和生活状态,中医药的智慧才能被他们感受到、被相信,并逐渐成为新的生活方式。而且青年不只是传统文化的“接收端”,还可以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参与者。节目中,青年们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以自己的方式演绎经典。这种创作实践恰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持续更新的最好体现。
中医药的深邃之处,并非局限于某一方剂或某味药材,而在于其内在的整体观、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天人合一的智慧体系。中医药的精妙之处,也正体现在它对传播者的高标准要求上——传播者不仅要掌握中医药的知识表象,更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深刻原理。《少年中医说》一书展现了中医药的新面貌,它不再仅仅是专业领域中的知识体系,而是逐渐转变为新时代青年能够感知、亲近和获取的文化滋养。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正需要更多像《少年中医说》这样的载体,让中医药的智慧之光照耀在更多人的心中。
作为一名医者,我衷心期望未来中医药的传播能够更加注重这种“体验—理解—认同”的路径。我们应当从临床实践出发,关注日常生活,使得更多类似《少年中医说》这样的优秀内容,成为连接古老中医药智慧与现代社会的“文化桥梁”。我们不仅要让中医药得到人们的关注,更要让它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此,这门古老的医学才能在新时代的青春土壤中扎根更深,茁壮成长,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