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甘肃省图书馆学会、甘肃省图书馆以及甘肃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兰州市图书馆与甘肃纸中城邦书业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青烟》创作分享沙龙暨签名售书活动,于省图书馆一楼大厅隆重举行。此次盛会吸引了众多参加甘肃省“陇韵书香·全民阅读——2025年中文图书展览会”的读者。在《青烟》那悠长的余韵中,读者们得以跟随作者杜万青,一同回顾《青烟》的创作历程,深刻感受文学的魅力与力量。
小说《青烟》以清末民初的凉州府辖下的苍松县为舞台,生动描绘了四岘四水地区首富薛氏家族的兴衰历程。半个世纪的动荡时代背景,为这部作品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深刻揭示了个人命运在社会巨变中的无常聚散,以及由此引发的悲剧性冲突和无奈的归宿。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人性、命运的深度剖析和思考,引人深思。
分享中,杜万青在回想创作初衷时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山里人逐渐迁离大山,自己则试图用文字重建正在消失的山村记忆,记录时代的变迁。这种对故乡的情怀与使命感,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特邀嘉宾原《红柳》杂志主编、原敦煌文艺出版社社长、少儿文学社社长、资深编辑、作家李保军说:之所以《青烟》这部作品被业界评论是一部反映西部“民俗历史博物馆”,是因为小说语言生动直白、通俗易懂,方言俚语的运用恰到好处,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感觉一下子就能把读者拉回到小说里的那片山山水水,人情世故,有很强的代入感。
特邀嘉宾原西北师大中文系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彭金山也分享了《青烟》读后感:这部小说是了解清末民初河西地区历史的生动教材。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传统社会结构和家族秩序在时代变革中摇摇欲坠。薛氏家族的兴衰,正是这一时期无数家庭命运的缩影。作者通过这一家族故事,以小见大,深刻揭示出社会巨变前夜的动荡与不安,让我们看到时代对个体命运的无情裹挟。在写作手法上,作者的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十分出色。对苍松县风土人情的细致描绘,感受到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薛家从奢华到衰败的场景对比,强烈且直观地展现出家族命运的巨大落差,让人对命运的无常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在活动期间,著名作家杜万青不仅与现场众多文学爱好者进行了亲切的互动交流,还耐心解答了读者们提出的诸多问题。其中,一位读者好奇地询问:这一情节在乡村叙事中往往能轻易引发读者的共鸣,杜老师,您为何会选择这样的书写安排呢?”面对这一问题,杜万青老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娓娓道来。他认为,《青烟》不仅是对民俗历史的真实记录,更是他自己亲身经历或亲耳听闻的故事改编而成。薛驹这个角色在书中的死不悔改,便是源自于一个他亲耳听闻的真实故事,因此与大众认知中常见的“浪子回头”形成了鲜明对比。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读者们与杜万青老师共同探讨了书中的主线、故事情节以及文学创作的背后故事。在愉快的交流中,大家不仅对《青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杜万青老师的创作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活动终章,签售会现场,读者们络绎不绝地排成长龙,200多册《青烟》的签名版图书瞬间售罄,众多文学迷们喜获作者亲手签名的藏书,成就了别具一格的文学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