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标志着电视问世百年之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今年正式命名为“超高清发展年”,旨在通过超高清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电视剧产业注入新的活力。6月23日,第30届上海电视节在开幕式上正式发布了超高清剧集制作计划,其中包括《我们的河山》、《曙光》、《大生意人》、《张謇》、《樱桃琥珀》和《太平年》等六部精彩作品。其中,历史正剧《太平年》的主创团队在发布会上对超高清剧集的艺术创作手法和制作升级进行了深入解读,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太平年》这部剧集以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为历史背景,生动讲述了吴越国“纳土归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该剧以全景式的手法,细腻地展现了千年前华夏大地的烽火连天与和平景象,蕴含着深厚的中国儒家道统精神,文脉气韵壮阔,令人叹为观止。在电视节论坛上,该剧的总导演杨磊分享了他的创作心得,他指出,8K超高清制作技术为剧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美学范式颠覆。在剧中,大军斩杀时飞溅的血滴需具备流体力学般的真实感,刀刃划破官袍时纤维的断裂也必须清晰可见。从灯光、妆发到道具,每一个细节都因技术的升级而达到了极致化的境界,使得整部剧集更具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太平年》使用了前所未有的工业规格:全剧采用RED 8K摄影机与蔡司SP镜头组拍摄,为匹配8K精度,8000套服饰复原唐代“草木染”工艺,道具精度误差小于0.1毫米,主演头套钩织密度达每平方厘米120针。《太平年》成片将首度应用广电总局2024新标,支持国产HDR Vivid与Audio Vivid音视频技术。
《太平年》联合导演陆贝珂介绍,超高清给影视制作各环节带来巨大变化,对剧集的美学细节、演员的表演、光的质感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以一个细节为例:以前拍摄时,往往到近景、特写、大特写镜头,才会提醒演员注意微表情;现在拍到中近景,就要更频繁地提示演员,演员的妆容、头套的后期修饰都要更精细化。《太平年》制片人王燕表示,超高清带来的制作升级将刷新观剧的感官体验,比如以往在镜头远处的群演妆容不用非常精细,但改为超高清设备拍摄后,群演需要从凌晨就开始化妆,“在科技的赋能下,大家都在做新的探索。”
总导演杨磊分享说,此次《太平年》摄制,由于清晰度大幅度提高,8K超高清前期拍摄对服装、化妆等工作提出了远高于过去摄制流程的要求,剧组专门为此升级了衣料漂染工艺,很多衣料能呈现出一种传统手工染织的非均匀质感,并被8K拍摄清晰地捕捉到。化妆部门依据不同演员的肤质分别升级配置了妆容耗材,以应对超高清分辨率在锐度方面的需求提升。梳妆部门的头套纱边、头套胡子钩织等工艺都进行了相应的升级匹配,针对不同级别的人物进行了多样化的配置,头冠、礼仪配饰等特殊妆造物品,都经过了更高标准的精细化打磨和品质管理。
在严格把控服化道工作的基础上,剧组对美术设计、场景搭建、道具制作等环节的施工与细节打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对原有道具库中的道具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整理,发现尽管众多道具的形制符合要求,但表面材质的精度却无法满足超高清拍摄的高标准。为此,道具部门特意对道具的外表面进行了专业处理。在实拍阶段,导演团队紧密围绕全剧“构图宏大而不失考据严谨、光影氛围贴合人物心理、质感厚重且灵动自然”的视觉创作理念,依据超高清摄制的画面技术要求,对摄影、灯光、动作、特效等现场部门进行了全面的超高清拍摄标准统一。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年》的拍摄素材总存储容量高达1740TB,剧组为此投入了远超常规高清剧集的海量数据交换资源和存储设备,以确保画面的高质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