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首部由航天员亲自执导的太空实拍纪录电影,《窗外是蓝星》以前所未有的高清画质与极致的沉浸式体验,引领观众踏上一段别开生面的“太空出差”之旅。影片从酒泉发射场那震撼人心的烈焰腾空瞬间,到空间站内航天员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再到他们平安降落在东风着陆场的喜悦时刻,通过真实、生动的影像,生动地再现了神舟十三号乘组在太空中的183天非凡旅程。
这是一次难得的太空实景拍摄,其极清晰的画面质量无疑为影史增添了独特的一笔。在拍摄准备工作期间,主创团队匠心独运,特别定制了一台8K高清摄影机,并伴随神舟十三号乘组一同踏上征程。这台具备超高分辨率的摄影机,为我们揭示了以往难以想象的太空细节之美。在失重的环境中,飘浮的水珠如同镜子般映射出航天员们的面容,而当舱门打开,阳光瞬间倾泻而入,那夺目的光芒让人仿佛置身其中。透过舷窗,地球山顶上覆盖的皑皑白雪清晰可见,每一处细节都纤毫毕现。这些瞬间,让太空生活仿佛触手可及,为观众打造出一幅绝无仅有的现场感,让人仿佛亲身经历这场壮丽的太空之旅。
当航天员们自然地说出“晚上见啊”“我来接你们了”这样的日常对话,观众仿佛置身距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成为太空之旅的亲历者。特别是在出舱场景,观众不仅能看到航天员是如何锱铢必较、冷静沉着地准备出舱活动,还能借助舱外航天服上的摄像头,跟着王亚平的视角一起感慨“哇,好亮”,一起遥望美丽的地球和深邃的宇宙。
这还是一次充满生活气息的旅程。舷窗外,是150摄氏度到零下100摄氏度的极热极寒交替,舱内则是忙碌热闹的景象。航天员拆解货物包裹、检测舱内微生物,如同搬入新家般精心布置空间站。春节时,翟志刚写下“逐梦飞天同守岁,龙骧虎步共迎春”的对联;三人围“坐”吃饺子,鲅鱼馅、猪肉白菜馅飘香——这是中国人独有的太空年味。
开场那只可爱的兔子玩偶,成为贯穿全片的情感符号。它飘在舱内背景中,出现在天地视频通话的画面里,每每出现,航天员与家人的故事便准时开始:“妈妈,你给我摘一颗星星回来吧!”女儿的声音从地球传来,王亚平微笑回应;看到翟志刚身着唐装庆祝春节,儿子笑着调侃他“像说相声的”。影片用这些情感元素,赋予最尖端科学探索以朴素的人情味。
除了小家的情感,影片着重表达了中国航天的人文情怀。正如王亚平旁白所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待在摇篮里。”这种对探索宇宙意义的思考,还具象化地呈现在一段段透过舷窗拍摄的极清影像:雄伟的青藏高原,澄澈的青海湖,广袤的撒哈拉沙漠,狭长的红海……观众好像爬了一次高山,行至片尾终于登顶,地球美景一览无余。转眼间夜幕降临,城市的灯火仿佛人类文明的火光,耀眼地诉说地球家园的美,提醒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要忘了回家的路,不要忘记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而存在。
《窗外是蓝星》这部作品,巧妙地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仿佛置身于浩瀚的星空之中。尽管它没有科幻大片那样曲折的情节和令人血脉贲张的“爽感”,但它在太空纪实影像的清晰度上实现了突破,在讲述中国航天故事上展现了创新,这已经足以吸引我们走进影院,去体验那“真实的遨游太空是一种什么感觉”。正如1600年前陶渊明所言:“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当片尾曲悠扬响起,神舟十三号乘组平安归来,无数观众心中追寻星辰大海的梦想也由此启航。这部作品不仅让我们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更激发了我们探索宇宙、追求梦想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