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佳节将至,我计划前往园博园一游,那里正举办着盛大的中国戏曲文化周。十月的天,树叶逐渐染上了金黄的色彩,正是我穿上秋装的最佳时节。与此同时,北京国际音乐节也即将拉开帷幕。热爱舞台艺术的北京市民唐先生,心中充满了对十月观演计划的期待和幸福。在北京这座文化名城,一年四季都有丰富多彩的文艺盛宴,而那些内容精良、形式多样的品牌活动,为市民们提供了无限的选择和享受。
刘淑娴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开展品牌演艺活动约130个。“连续举办八届的中国戏曲文化周,开展各类表演活动3180余场次,吸引观众106.3万余人,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将于9月底至10月初在园博园举办。”2025年,北京市还将举办“新春戏韵”优秀剧目展演活动,集中展示25台90余场精品演出;2025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将有24部剧目集中亮相。
舞台之上的百花竞放,不仅源于北京自带的文化魅力,也离不开在京文化机构与艺术家们蓬勃的创作热情。随着全链条艺术创作扶持机制的建立,全市文艺表演团体、各类演艺机构持续推出精品力作。2025年,市属14家院团计划推出42部新创剧目,截至目前已演出15部。除已经上演的歌剧《女武神》、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舞剧《主角》、话剧《屠夫》等作品外,京剧《颜真卿》、昆曲《妇好传奇》、河北梆子《远去的白马》、歌剧《红高粱》等也将在年内首演。
在推进“演艺之都”建设的宏伟篇章中,“京产”作品已成为精良品质与市场影响力的象征。北京京剧院倾力打造的全新京剧《齐白石》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而市属院团及民营单位推出的10部专业舞台艺术作品也成功进入文旅部“文华奖”的终评环节,这一成绩在全国范围内位居首位。展望未来,我们决心持续丰富文化供给,巩固精品剧目云集、演艺节展荟萃、市场要素活跃、消费活力迸发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演艺之都”的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正如刘淑娴所言:“我们将不断努力,为‘演艺之都’的辉煌明天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