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娱乐 > 新闻详情

对未成年人用社交媒体,培养“免疫力”比打造“无菌室”更重要

发布时间:2025-10-20 14:05 来源:乐知生活在线

最近,丹麦政府公布了一项计划,即禁止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丹麦首相指出,手机和社交媒体正在“剥夺孩子们的童年时光”,导致众多孩子在阅读能力及专注力方面遭遇挑战。

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阅读困境”,丹麦政府先前已宣布取消对纸质图书征收的25%增值税,并计划设立“数字成熟年龄”,以此帮助纸质图书在社交媒体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阅读此类新闻报道后,众多家长或许会心生感慨,毕竟这一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本届全国两会上,“提议立法限制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提案引发了广泛的公众讨论。

中国未成年网民是一个巨大群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1月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10至19岁网民达1.44亿人,特别是2010年后出生的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程度很高,被称为“A世代”。

有专家指出:互联网给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娱乐带来极大便利,与此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和隐藏的不法侵害也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带来诸多风险。最主要的是网络沉迷、成瘾问题突出。短视频等社交媒体通过算法推荐和即时反馈机制诱导未成年人长时间使用,带来视力损伤、睡眠质量下降、社交能力退化和学业倦怠等问题。更为可怕的是,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侵害,深刻影响到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的确,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社交媒体如同一把“双刃剑”,恰当使用对于他们拓展认知边界、丰富社交圈子、增强沟通能力等有益;但若过度依赖,会严重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有研究者认为“滥用社交媒体”的危害堪比“酒精成瘾”。

那么完全隔离能否真正解决问题呢?之前,澳大利亚联邦众议院和参议院相继通过《2024网络安全(社交媒体最低年龄)修正案》,规定16岁以下未成年人即使获得家长同意也不能使用社交媒体平台,该法案计划今年年底实行。但是其可行性遭到了质疑,因为执行细节并不明确。在社交媒体无处不在的当下,想做到彻底的隔绝、完全的拒绝,不太现实。

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社交媒体,需要在保护与限制、堵与疏之间做好平衡,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没有理由把未成年人与信息技术、科技发展、数字产品、社交媒体等割裂开来。这种隔离并不能真正解决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产生的问题。

对此,有评论者提出:互联网实质上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空气与水源。真正的保护之道,并非构建“无菌环境”,而是提升“抵抗力”。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父母自身也深陷于数字多巴胺的诱惑中,我们又怎能期望孩子能够摆脱这种诱惑呢?

小马飞刀在最后想要强调的是,关于“隔离”这一做法是否有效,我们还需持续观察其效果。但至少,人们不能再对此问题保持冷漠和无动于衷的态度。当前,让未成年人与社交媒体保持适当的距离,引导他们远离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这需要我们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广泛关注,并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问题的解决中来,共同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出谋划策。

责任编辑: admin
时间:2025-10-20 14:05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网站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网站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V X 18731251601)
相关推荐
兰州在线,兰州资讯网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