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琴家孔祥东看来,“现场听‘马勒’,可以感受前后左右演奏家、观众的互动,所有的现场不可复制”
国庆至今,乐评人任海杰在剧场流连忘返,他刚看完“巴伐利亚回响——2025上海大剧院歌剧节”。“在我以往八次欧洲音乐之旅中,曾三次前往慕尼黑歌剧节,欣赏了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十场演出,这次在家门口又连续欣赏了四场,堪称圆满。为期一周的上海大剧院歌剧节让国内观众见识到什么才是顶级的歌剧演出,堪称上海演出史里程碑。”
虎鲸文娱发布《2025国庆假期文娱消费报告》显示,当下线下演出日趋“下沉化”“小众化”,与此同时,线上大屏端观看时长同比上浮23%。手机、短视频占据视线,为什么大家愿意买票进剧场感受延续百年的舞台艺术?
“在手机上刷视频、听唱片是吃罐装食品,现场听音乐就是吃新鲜食品。”在钢琴家孔祥东看来,“现场听‘马勒’,可以感受前后左右演奏家、观众的互动,所有的现场不可复制、不可重复。”
“在同一国家、同一城市、同一座剧院,短时间内完整呈现一位作曲家的全部交响曲,极为罕见。选择这样庞大且有难度的项目,绝不轻松,需要大量努力和挑战。但对我而言,真正的挑战是让中国年轻人爱上马勒。”捷杰耶夫说。
年轻的中国观众们爱马勒,也爱一年一度汇聚艺术节的世界顶级名家名团。“马勒全集”之后,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将携镇团之作《海盗》亮相艺术节,包含现场乐队的200人豪华配置,让演出票早早售罄。提奥多·库伦奇斯执棒音乐永恒乐团上演“无词版”《尼伯龙根的指环》,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罗密欧与朱丽叶》,邵宾纳剧院《理查三世》《米歇尔·科尔哈斯》等名家名团在今年艺术节上演,打造“全国唯一”。
不可复制的“唯一”现场,让观众们从五湖四海汇聚上海,放下手机,沉浸于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