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发的重离子治疗系统,作为国内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类设备,已在武威成功投入临床应用,标志着我国在大型医疗设备临床应用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迄今为止,该系统已为2300余例疑难肿瘤患者提供了治疗,其显著疗效和患者良好的耐受性得到了广泛认可。10月21日,在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决胜收官‘十四五’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武威市专场活动中,分享了从单台设备落地到构建“治疗+康养”的完整产业集群的实践经验,这一“国之重器”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福音,更推动了健康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作为医用重离子技术落地的“推动者”,武威从2012年起联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累计投入30亿元建成亚洲最大重离子治疗中心,2020年3月正式临床应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完善配套,建成重离子中心配套医院、康复颐养园,实现兰州重离子中心一体化运营。投用8个重离子治疗舱,将治疗效率提升3倍,解决患者“排队等治疗”难题,让尖端技术更快覆盖疑难肿瘤患者。
以“重离子+”为核心,建成全国首个肿瘤康养小镇,开创“重离子精准治疗+中医辨证施治”的全周期治疗“武威模式”;推动相关设备产业化,研发的膀胱容量测定仪出口欧美,膈肌起搏器等即将投产,带动特色医药全链产值年均增长31.9%。
武威市将人才视为重离子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积极邀请包括全球知名专家李玉明教授和德国豪费教授在内的国际顶尖学者加入,以拓宽临床治疗和技术研发的国际视野。为此,武威市已建成裴正学等50余位多学科专家的工作站,有效地促进了“临床需求——科研攻关——技术转化”的紧密衔接。此外,武威市还选派了100多名业务骨干赴海外深造,提升其专业技能。在武威职业技术大学,更是开创性地设立了全国首个重离子治疗专业,从而实现了从“外部引进”到“本土培养”的人才梯队建设的华丽转身。这一系列举措,为武威市重离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坚定推进科研创新步伐,我们已成功整合多方资源,构建了10个省级科创基地。在全国范围内,我们率先应用了呼吸管控和重离子精准治疗等多项前沿技术。从全国首例重离子乳腺癌治疗的成功实施,到全球首例膀胱癌治疗的突破,武威市在重离子治疗领域创造了多个历史性的“第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形成了重离子治疗的临床标准和技术规范,更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武威标准”。这一标准不仅引领了重离子治疗技术的转化,还提升了我们在临床应用领域的话语权,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离子治疗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