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娱乐 > 新闻详情

滥用远光灯致夜间事故占比超30%,治理“瞬间致盲”需抓住关键环节

发布时间:2025-11-03 08:05 来源:乐知生活在线

长期存在的不当使用机动车远光灯及电动自行车强光灯现象,不断对驾驶者、行人等交通使用者的安全构成威胁。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夜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因滥用远光灯引起的比例高达30%至40%。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司机和行人都曾遭遇过这样的困扰:当对面车辆的大灯照射过来时,眼前瞬间变得一片漆黑,几秒钟内几乎什么都看不见。这种滥用远光灯的行为,不仅令人感到极度不适,更在无形中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更为令人忧虑的是,部分司机和行人开始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陷入了一场“光光相报”的恶性循环,使得原本就紧张的道路交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正如专家所言,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法规、执法、监管、宣传,缺一不可。但要想见效快、效果好,必须抓住关键,持续发力。

治理机动车滥用远光灯,最难的是发现和取证。远光灯一闪而过,交警难以现场拦截,普通摄像头也难拍清楚。这时候,技术就该上场了。要加大智能抓拍技术的研发,特别是引入AI识别,让滥用灯光的行为无处遁形。同时,对于因滥用灯光引发事故的,应当依法进行责任认定,让违法者受到惩戒。

而电动自行车滥用强光灯,问题更多出在源头上。市面上销售各种“强光射灯”“爆闪灯”,一些骑手为了“更亮更安全”,私自加装改装。结果自己的视线亮了,却让别人的视线受阻。治理这个问题,必须从生产、销售环节抓起。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清理线上线下流通的非法车灯,对销售不合格产品的商家重罚到底,甚至取消资质。只有断了“货源”,路上的强光才能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外卖、快递等行业是电动自行车使用大户,也是强光灯的“重灾区”。平台不能只顾送单速度,不管骑行安全。平台不妨将“规范使用灯光”纳入评价体系,对文明骑行的骑手给予奖励,引导大家养成好习惯。

从长远视角来看,树立文明行车的意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根本。我们必须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手段,让广大驾驶员和骑行人深刻认识到,灯光并非越亮越能保障安全,过度滥用灯光反而可能带来危险,损害自己和他人的利益;车灯的真正作用是照亮前方的道路,而不是用来斗气炫技的工具。此外,道路的照明设施也需要及时跟进改进,因为有些路段的照明条件较差,司机为了看清楚路况,不得不开启远光灯。因此,提升路灯的亮度,减少视觉盲区,不仅能从环境上降低滥用灯光的可能性,还能有效提升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治理灯光滥用问题是一场长期的战役,我们不应寄望于短期内就能彻底解决,然而,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关键环节,综合运用法治保障、源头控制、行业指导和公众参与等多种手段,就能够逐步打开突破口。我们绝不能让“光光相报”的恶性循环继续延续,每个人的安全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珍惜。

责任编辑: admin
时间:2025-11-03 08:05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网站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网站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V X 18731251601)
相关推荐
兰州在线,兰州资讯网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