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节电影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震耳欲聋》于10月4日上映后,凭借其优良的口碑迅速崛起,成为该档期的热门黑马。
本片描绘了来自聋人家庭的听力正常的律师李淇(由檀健次扮演),因其熟练掌握手语而陷入一场针对听力障碍人士的房地产诈骗案。起初,李淇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投身于这场案件,但在目睹了受害者们的悲惨遭遇后,他内心产生了道德觉醒。最终,他在法庭上为聋人群体挺身而出,成功将诈骗团伙依法惩处。
本期《今日影评》邀请影评人闵思嘉,带我们一同探讨这部影片如何在无声世界中奏响惊雷之声。
《震耳欲聋》首日上映便以10.7%的排片占比,斩获16.4%的票房份额,这种“倒挂现象”在竞争激烈的国庆档实属罕见。
对此闵思嘉认为,其票房佳绩源于多重驱动因素。首先是巧妙的营销发行策略。影片正式上映前,于10月2日至3日开启大面积点映,这为口碑发酵提供了宝贵窗口期,让观众提前体验并传播正面评价。
其次,档期时机把握精准。同档期的《刺杀小说家2》和《志愿军:浴血和平》等大片已在国庆前三天释放部分观众潜力,为《震耳欲聋》争取到更优排片率,避免了正面硬刚。
再其次,中国有超过两千多万听障群体,这部以房产诈骗为切入点的现实题材,自然吸引了对社会议题关注的观众。最后,主演檀健次的庞大粉丝基础也注入了强劲流量,推动票房持续走高。
解码《震耳欲聋》的叙事细节与角色弧光
影片《震耳欲聋》的原型来自于张琪律师的“豆某房屋合同买卖无效案”,这起针对聋人群体房屋买卖纠纷诈骗案,为影片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现实基础。
闵思嘉指出,在原型案件的基础上,影片还大胆拓展,加入了金融诈骗元素、悬疑元素和犯罪元素,让电影叙事更具张力。
在情节设计上,影片具有“套层连环式”的案件结构,从初始劳动纠纷案突出介绍人物,到小蕊兄妹的房屋占用案,再引出更大规模的群体金融诈骗和房屋占有阴谋。案件如剥洋葱般揭开真相,让故事显得更加有层次。
再到人物设计上,檀健次设计的诸多细节让李淇的形象更加立体。如影片前期李淇会坐在马桶上敷面膜,注重形象外表,彰显其野心与精英范儿;后期频繁松领带的动作,则暗示进入灰色地带后的内心束缚。
尤为巧妙的是,片中的水浒卡道具是片中人物成长变化的隐藏线索,老马的三次赠卡,串联起了李淇的人生节点。
首次赠卡,那是李淇年幼时遭遇欺凌,手持菜刀愤然出门之际,老马赠予林冲卡,寓意着他应学会忍辱负重,等待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到了中期,当李淇在是否与启航同流合污之间犹豫不决时,他得到了宋江卡,这预示着他可能陷入一种潜在的勾心斗角之中;而最终,在李淇决定站在正义一方时,他获得了武松卡,这象征着即使明知前方有危险,他仍会选择勇敢地迎难而上,如同武松明知山有虎,却依然偏向虎山行,展现出无畏的打虎决心。
不仅如此,电影中的角色群像也为故事增添了丰富的叙事维度。由王砚辉扮演的金松峰与李淇形成互补,若李淇走向阴暗的路径,他将演变成类似金松峰那样圆滑的律师;而兰西雅饰演的张小蕊则与年轻时的李淇相呼应,她那份未被消磨的抗争精神,与李淇童年时期持刀的形象相得益彰。
由王戈扮演的助手角色小汤,其形象为“怀揣正义之心的李淇”。在这部作品中的电梯争执一幕,不仅展现了同伴间的矛盾,同时也揭示了李淇的自我反思。这些角色通过相互映照的关系,丰富了故事主线,映射出李淇内心的复杂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