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州大学的校园迎来了新的活力,一群充满好奇与憧憬的“小访客”出现在了这里。他们是来自兰州市第六十六中学的40名优秀学生代表。带着对高等学府的无限向往和对知识的渴望,他们开启了以“走进百年兰大,铸牢青春信仰”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这次研学之旅,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校园游览,更是一场深入历史、与学术大师对话、与梦想紧密相连的“沉浸式”体验,让学子们在探索中感受大学的深厚底蕴,激发青春的热情与信仰。
“大家看这份清代边疆文书,上面的文字记录了各民族互帮互助的故事!”一走进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历史文化学院的王悦老师就用生动的讲解“抓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展柜里,泛黄的古籍、精致的民族手工艺品静静陈列;大屏幕上,各民族同胞载歌载舞、共建家园的宣传片正在播放。“老师,这个银腰带是哪个民族的呀?”“不同民族的节日习俗会互相影响吗?”同学们围在王悦老师身边,问题一个接一个,同学们边听边记。在这一问一答、一帧一画里,同学们对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里藏着敦煌莫高窟的‘秘密档案’哦!”走进敦煌学研究所,马振颖副教授的一句话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藏书馆里,一排排装满敦煌文献复制品的书架整齐排列,泛黄的纸页上,娟秀的汉字、精美的壁画线稿清晰可见。“这是唐代的《金刚经》刻本复制品,比现存最早的印刷品还早呢!”马振颖拿起一份文献,轻轻展开给同学们看。
“研究敦煌学要学哪些知识呀?”几位博士生学长耐心地解答:“想研究敦煌学,得懂历史、古文,还要会看壁画、辨文物,慢慢来,你们现在打好基础就行!”同学们听得眼睛发亮,现场的笑声、提问声此起彼伏,原本“高大上”的学术研究,一下子变得亲切又有趣。
你知道吗?我们兰州大学的化学系历史上孕育了九位院士,这真是“化学界九位院士的摇篮”啊!讲解员的话语刚说完,现场立刻爆发出一片惊叹声。。
在兰州大学的校史馆内,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旧物件,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这所百年学府的沧桑岁月。其中,20世纪50年代学生们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勤奋做实验的画面,以及“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南极、北极、青藏高原”的壮丽征程,无不令人肃然起敬。同学们一边观赏,一边热烈讨论,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敬佩。 当他们的目光落在展柜里那些来自南极的岩石样本上时,不禁好奇地伸手触摸着玻璃:“老师,他们去南极会不会很冷呀?”“院士们上学时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要背书刷题?”这些问题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回荡。 讲解员深情地讲述着院士们“啃书本、钻实验室”的励志故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兰大“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精神,悄然在少年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此刻,他们心中已悄然种下了梦想的种子:“原来科学家们这么拼,以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为国家做有用的事!”这股精神力量,将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