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近日,在金昌市金川区滨河路街道,一封由87岁独居老人刘泽均亲笔书写的感谢信,揭开了一段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刘泽均老人,在遭遇意外烫伤的困境中,滨河路街道龙广里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42天如一日,风雨无阻地为他提供送餐服务,用“一碗饭”的温度,温暖了老人的心房,传递了社区的关爱与温暖。

刘泽均老人以往常常以方便面作为每日三餐的选择,然而自从得知龙广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附近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后,他便频繁光顾那家助老餐厅。“那里的主食种类丰富,小菜也经常变换,每周还能享受到一次‘改善餐’,这比我在家吃饭要舒适多了。”刘泽均这样评价道。

然而今年2月,意外烫伤让刘泽均无法出门就餐,社区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立即启动送餐服务。42天里,工作人员风雨无阻,准时将热乎饭送到刘泽均家。“有荤有素,少油少盐,米饭软硬适中。”刘泽均说。

这样的温暖故事在金川区不断上演。金川区桂林路街道昌文里社区的张明柱老人今年87岁,她和老伴儿因年岁高,腿脚不便,享受日间照料中心的送餐服务已经一年了,这让两位老人感动不已。

目前,金川区已建成助餐点57个,覆盖老年人5.5万名,形成“15分钟助餐服务圈”。通过“普惠+特惠”模式,60岁以上老人享6元优惠餐,困难群体还可免费就餐。

每周四中午,金川区新华路街道昌丰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总会排起长队,78岁的王力升老人在智慧终端前轻刷脸庞,30秒便完成取餐。“以前排队要10多分钟,现在刷脸就能吃上热乎饭。”他举着热气腾腾的汤碗说。

这背后是金川区打造的智慧颐养系统。全区31个养老服务中心安装智能终端,实现“卡码脸”三合一认证。系统不仅能实时分析老人饮食偏好,还能根据健康数据优化菜单。

82岁的糖尿病患者李秀兰发现,自从系统记录了她的健康档案,餐盒里再没出现过甜食。更令人称赞的是,老人可以通过手机里的“全城美食共享”功能,查询各助餐点特色菜品,实现“舌尖上的养老自由”。

走进金川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电子地图上,3个养老机构、8个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及49个互助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的点位如繁星闪烁。实时更新的数据屏显示当日床位使用、服务人次等数据……这里不仅是助餐中心,更是养老服务的“智慧中枢”。

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除日常助餐外,还涵盖购物、家政、日常护理、健康理疗、助洁助浴、助医助行等线上线下服务资源,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生活需求。

中心主动打造“1+8+N”模式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将金川区的养老机构、各镇(街道)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互助幸福院以及日间照料中心整合至平台,进行集中管理,旨在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服务质量的有效监控以及服务活动的协调推进。

金川区民政局负责人指出,助餐服务仅是开端,我们将借助“小餐桌”的力量,推动“大养老”事业的发展。未来,我们将不断丰富助餐服务项目,努力提高“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