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最新消息显示,我国科研团队已证实火星内部存在一个直径约为600公里的固态核心,同时研究发现,该核心的主要成分很可能是以轻元素为特征的铁镍结晶合金。这一重要发现已于9月3日在中国时间发布于《自然》期刊上。

我国科大孙道远教授及其团队与海外专家携手,通过对美国宇航局洞察号探测器收集的火星地震数据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相关结论。

火星作为太阳系内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类地行星,一直是行星内部结构与演化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深空探测的核心目标之一。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引入火震阵列分析方法,通过对23个信噪比较高的火震事件数据的分析,成功提取出穿过火星核的关键震相。实验结果表明,火星核具有分层结构,即外层为液态核,更深部则存在一个波速更高的固态内核。火震数据显示,火星外核与内核之间存在约30%的波速跳变和约7%的密度差异。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进一步对内核的矿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星核并非纯铁镍构成,还可能包含硫、氧、碳等其他元素。这种含有轻元素的星核结构,不仅为火星磁场从早期活跃到如今沉寂的演化历程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对比地球与其他类地行星的内部演化差异奠定了关键基础。

研究人员宣布,这是人类首次在地球之外的行星上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与地球在核幔分异结构上的相似性。在此次研究中,科研团队创新性地发展了一套火星地震学方法,这不仅为深入理解火星的内部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更为未来在月球探测等太空任务中,运用地震学手段探测月球及其他星体的深部结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重要参考。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