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兰州
分享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各地游客纷纷踏上征程,纷纷走出家门,投身于广袤的旷野之中,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快乐。从青藏高原的壮美徒步路线,到海滨城市的温馨露营营地,从山林间的亲子探险活动,到池塘边的悠闲垂钓时光,户外活动已不再是“小众”的专属,而是逐渐融入了大众的生活节奏。这不仅激活了消费市场,也为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赛道。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意识到,他们不仅是勇敢的“探险家”,更是负责任的大自然保护者,他们用实际行动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家园。

在国庆中秋双节长假期间,众多消费者纷纷转向徒步、露营、骑行等新兴的旅游方式。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的壹凡森海帐篷营地,在假期期间备受追捧,人气旺盛。“在假期最初的3天里,我们的帐篷营地接待游客数量较前一年同期增长了30%,销售额也同比提升了20%。”该营地总经理杨健如此表示。

不仅城市周边短途露营火热,长线徒步体验也受到年轻人青睐。不少人穿上登山鞋,前往青藏高原、西北戈壁寻找诗和远方。

走在西藏林芝工布江达县巴松措景区深处的新错徒步线路上,金黄草甸与雪山、湖泊相映。

“每一步都像走在风景画里。”来自重庆的“背包客”张宇说,“这条徒步线路行程紧凑、景致丰富,很有人气。”据介绍,国庆中秋假期前4日,林芝共接待游客31.22万人次,同比增长34.18%。

“与早些年的‘种草’‘尝鲜’不同,现在不少年轻人已将户外活动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山东青岛的户外达人刘怡告诉记者,如今每天都有骑行队伍从她家门口的环海公路驶过,朋友圈里晒徒步记录的好友越来越多。

户外活动热起来,离不开场地设施的日益完善和政府的引导培育。春天打卡大理洱海畔的环湖骑行路线、夏天在三亚体验冲浪乐趣、冬天前往长白山感受滑雪的“速度与激情”……用好丰富的户外资源,一年四季、大江南北,“不重样”的户外活动为消费者带来多元体验。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健身步道已达17.18万条、长度40.75万公里,全国飞行营地、汽车营地等数量达2055个,全国滑雪场地数量914个。

“‘户外热’并非一阵风,它呼应了现代人对健康、自然、体验的重视,在政策推动下,户外产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佃利说。

随着户外活动从“小众爱好”向“生活方式”转变,从户外装备到场景服务的全产业链逐渐壮大,进一步激发消费动能。

重庆南滨路迪卡侬门店店长岑林在国庆中秋假期前忙个不停。“今年户外装备类产品增长较快,表明现在消费者越来越青睐户外运动体验。”岑林说。假期前3天,迪卡侬重庆地区徒步鞋销量同比增长超50%。

户外热潮带动了周边装备需求增长。野外攀岩爱好者吴雪婷向记者细数“入坑”3年来的消费记录:攀岩鞋、攀岩裤、户外绳、头盔、保护器……不久前她还被队友“种草”了一款新的攀岩鞋。

唯品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溯溪鞋销量同比增长56%,冲浪潜水设备同比增长47%,滑雪服、滑冰服销量同比增长34%。“人们的户外消费范围持续扩大,其中水上运动、冰雪运动等备受欢迎。”唯品会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国内户外相关企业蓬勃发展。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露营相关企业年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今年前4月注册量达2.18万家,同比增长4.13%。骆驼、凯乐石、伯希和等国产户外装备品牌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

户外经济的溢出效益不断显现,带动了一些地区的民宿、餐饮等消费增长。

凭借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生态景观,西藏阿里地区巴嘎镇成为国内外户外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假期来徒步的游客特别多,小镇酒店宾馆都爆满。”巴嘎镇党委书记陈贤刚说。巴嘎镇的牧民瞄准游客户外旅行需求,还探索出向导、牦牛租赁等特色服务。“假期每天导游费收入大约有400元。”当地居民普布说。

国庆中秋假期,伯希和联合阿里地区文化和旅游局举办了首届“冈仁波齐52环保徒步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资深户外爱好者参加。活动要求所有参与者自带垃圾袋,做到全程不留痕迹。

“每个参赛者一边挑战勇气与生理的极限,一边以实际行动守护自然之美。”参加活动的运动达人欧阳女士说,如今越来越多户外赛事活动开始强调“无痕”,环保日渐成为共识。

“保护好自然,才能更好地享受自然。作为国产户外品牌,我们积极践行并推广‘无痕山野’理念。”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副总裁赵乐说。

火热的户外消费,如何走得更远?业内人士认为,生态保护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底线,需政府、企业、消费者多方协同。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魏国学表示,发展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必须将优先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原则,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运动场景,而不是以破坏或扰乱自然生态系统为代价。

“一方面属地政府和管理单位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杜绝垃圾污染、植被破坏;另一方面,可通过搭建政府、专业团队、志愿群体互促互进的共治平台,减少户外运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丁瑶说。

如今,我国在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发布的《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在确保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全力推动户外运动设施的合理布局与绿色服务供给,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可持续的户外运动体验。

近期,多个地区积极响应环保号召,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例如,北京、湖南、湖北、青海等地纷纷开展了净滩净山、森林抚育、无痕山林等生态户外活动,旨在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重庆则设立了生态解说牌和自然观察点,将登山步道转变为生态教育的场所,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自然生态。此外,深圳在“东西涌穿越线”部署了无人机进行24小时巡查,并结合智能预警系统,对环境问题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公众的休闲生活,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5-10-18 09:49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