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面对我国市场业务的下滑,跨国车企在人事调整方面动作频繁,涉及层级亦更为深远。6月11日,大众汽车集团发布官方公告,宣布自7月1日起,齐泽凯(Robert Cisek)将正式担任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首席执行官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的双重职务,全面负责该核心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运营与管理。与此同时,前任首席执行官孟侠(Stefan Mecha)也将自同日起转任德国汉诺威,担任大众汽车商用车(VWN)管理董事会主席,即首席执行官一职。这一人事变动显示出跨国车企在我国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

中国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大单一市场。然而,近年来,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却遭遇了严峻的挑战,仿佛遭遇了一股“寒流”。进入2024年,大众汽车在中国的交付量达到了292.8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10%的下滑。具体来看,大众品牌在中国的交付量为219万辆,同比下滑了8.3%。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尽管包括奥迪在内的多个品牌在内,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总销量仍然为64.41万辆,同比下滑了7.1%,显示出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品牌发展的压力。

在中国市场,电动化与智能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成为了大众汽车销量下降的若干因素之一。鉴于此,大众汽车此次期望通过引入齐泽凯在产品开发、供应链及生产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来推动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实现反弹。

几乎与此同时,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董事会宣布,宝思齐将自8月1日起,接替戴鹤轩(Dr. Franz Decker)出任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将返回德国担任宝马集团首席信息官及信息技术部高级副总裁的新职务。

宝思齐曾担任通用旗下凯迪拉克的全球财务总监,2018年从通用来到宝马,出任财务高级副总裁。她不是来自技术体系,也不是产品线出身,而是财务与金融背景,这在“工程师文化”主导的德系车企中颇为罕见。

“从宝马当下的战略逻辑来看,新的人选恰到好处。”陈晖表示,从车企的技术落地、平台更新到电动化回报周期,其实更需要严控成本,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要提升投资回报率;而这些都是新任高管所擅长的。而且,从宝马这样的跨国品牌看,提升管理效能和市场表现并不限于技术,而是管理者更多综合能力的体现。

此前,日产宣布,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原执行总经理泉信吉,从4月1日起担任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泉信吉2001年9月加入日产汽车海外事业部,2021年起来到中国,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及经营企划本部总部长;2024年5月,就任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

随着人事调整的稳步推进,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布局也同步展开。4月27日,东风日产旗下旗舰级新能源轿车N7正式上市。在短短50天内,累计大定订单量已突破2万辆,日均订单量超过400辆,这一成绩使N7成为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一匹黑马,引发了广泛关注。面对现实挑战,日产汽车亟需进行全方位的变革。目前,中国市场已成为日产全球战略中的重中之重。从高层管理到产品规划与研发,聚焦中国市场,是日产能否实现销量回升、扭亏为盈的关键所在。

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浪潮的推动下,产品迭代周期不断缩短,市场博弈也愈发激烈。这样的现实环境迫使汽车企业必须通过调整高管团队,迅速实现理念革新、战略规划调整、组织架构变革以及企业转型,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业界人士指出,选任合适的高管是推动新战略快速落地的关键“捷径”。汽车企业只有选拔并有效利用优秀人才,才能有效应对产业变革,抓住市场机遇,引领企业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