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在全球汽车行业经历百年巨变之际,一场以跨国汽车企业为主导的“中国研发变革”正在重新塑造行业版图。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在1至5月期间全球销量占比高达68.3%,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汽车创新的中心动力。

最近召开的2025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上海)论坛,聚焦“汽车产业全球合作的新方向”这一主题,深入交流了全球汽车产业合作的新态势、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新发展策略,以及金融服务助力汽车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等关键话题。

在本次会议上,众多知名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包括来自大众汽车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华晨宝马、国轩高科、京能新能源、奥托立夫等。其中,备受关注的环节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张岚女士以及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兼总经理张琳先生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就行业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记者在论坛捕捉到一个细节,“中国撬动研发”“在中国,为世界”“将研发中心搬到中国”……频频被跨国车企提及。GREEM执行主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论坛上表示:“鼓励在华跨国企业深化本地研发、生态融合,推动‘在中国,为世界’的战略转型。”

谈及中国市场竞争,张岚用“快鱼吃慢鱼”比喻,“中国用户在智能化上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们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已经不再是‘大鱼吃小鱼’的竞争模式,而是‘快鱼吃慢鱼’。所以车企要有足够的速度来响应中国市场需求。”

合资合作2.0时代,张琳以“支点”来形容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中国对于跨国企业已不再是单一的市场,而是一个支点,这个支点更重要的是撬动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中国已在电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领域确立全球汽车产业引领地位。”张岚分享,“基于对中国汽车产业趋势的研判,近年来,大众汽车积极推动战略转型”。

为有效应对中国市场的迅猛发展,大众汽车集团正在积极实施“在中国,为中国”的全面本地化战略。该战略的核心举措之一,便是投资高达10亿欧元打造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这一研发中心不仅是大众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节点,更是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市场的反应速度和创新效能。张岚在介绍这一战略时表示:“这意味着我们成功地将大众研发的总部从9000公里之外的德国,转移到了我国,实现了研发资源的本地化整合和高效利用。”

最近几年,众多跨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不断增设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这一趋势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鉴于对中国市场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方向的预判,德国汽车品牌梅赛德斯-奔驰也在加强其在中国的研发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