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兰州
分享

近期,我国科研团队对嫦娥六号采集的2克月壤样品进行了深入的科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存在CI型碳质球粒陨石的撞击残留物。此外,之前在月球样品中发现的具有正氧同位素特征的水,很可能是由这类陨石撞击月球表面后释放的。这一重要发现已于北京时间10月21日凌晨3时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

研究人员介绍,陨石被誉为“太阳系的信使”,是研究行星形成和演化历史的重要对象。但由于地球大气层和地质活动的影响,绝大多数陨石难以完好保存,尤其是CI型碳质球粒陨石,在地球陨石记录中占比不足1%。而月球因缺乏大气和地质活动,成为保存陨石撞击痕迹的“天然档案馆”。

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等组成的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2克月壤样品的科学研究,识别出来自CI型陨石的撞击残留物。科研人员指出这些碎片是CI型碳质球粒陨石母体撞击月球表面,发生熔融后快速冷却结晶的产物。该研究系统地建立了识别地外样品中陨石物质的方法。

CI型碳质球粒陨石的原生小行星主要集中存在于外太阳系区域,它们含有大量水分和有机物质,这些是生命形成的关键成分。有研究指出,这一发现揭示了外太阳系物质能够转移到内太阳系,并且对于阐释月球表面水的起源问题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研究团队指出,之前在月球样本中发现的含有正氧同位素的水分,很可能是由这种陨石撞击所引入的,这一发现也为探索月球水资源的分布和演变趋势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

发布时间:2025-11-03 06:29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