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资讯晨报网
您现在的位置:兰州在线 正文

根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的数据,目前一部智能手机的平均寿命约为2.2年。我国每年平均产生4亿部以上的废旧手机,废旧手机的存量已经超过了20亿部。对于这些“退役”的手机,人们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处理方式。

废旧手机等物品的再利用无疑是最理想的去处,因为它们被称为“城市矿产”。

废旧手机内含有铂、黄金、钯、银、铜、锡等许多价值高的有色金属。据估算,一吨废旧手机经过回收处理后,可提炼约200克黄金。手机芯片上的元素硅通过提纯加工后,也可用于制作半导体元件的单晶硅。旧手机回收利用,对于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环境、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废旧智能手机回收利用已经自发形成翻新、拆解、元器件再使用、提炼贵金属等产业环节。此外,为了更好地回收利用旧手机,我国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推动企业积极参与旧手机回收工作。现在,旧手机回收已经成为了我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环境和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此宝藏,废旧手机回收市场理应一片繁荣。

然而,事实却是,大部分废旧手机尚未进入“绿色循环”。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只有约5%的废旧手机能够进入专业回收平台、“以旧换新”活动等回收渠道。

废旧手机越积越多,回收速度明显跟不上。究其原因,存在三个堵点。

堵点之一是“卖不上价”。

从消费者角度看,如今手机产品更新迭代快,二手手机“身价”下跌,一些功能受损的废旧手机,更是卖不了几个钱。从企业的角度看,废旧手机回收流程长,设备投入及危废处理等成本较高,部分企业甚至出现“回收一台亏一台”的情况。

堵点之二是“套路太多”。

不同于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产品,我国目前对于废旧手机回收尚未明确责任或制定回收率目标。废旧手机存在回收套路多、行业政策标准体系不健全、综合回收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在估价模式不透明、回收标准不统一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对回收市场的规范性提出了质疑。

堵点之三是“后顾之忧”。

智能手机存储了大量个人信息,即便是格式化处理或者恢复出厂设置,也让人担心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恢复数据,造成视频、聊天记录、支付类软件被破解等隐私泄露问题。

消费者“出手”意愿低,企业“回收”积极性不高,废旧手机很难循环起来。打通废旧手机回收堵点的关键,在于打消消费者顾虑,提升企业“入场”信心。

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日前对外发布,行动方案提出,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这既是指南也是契机,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应形成合力,尽快制定详细的废旧手机回收利用、以旧换新等鼓励措施,促进相关深加工处理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健全行业标准体系,推动海量废旧手机的规范处置、高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为了促进废旧手机的回收,我们需要保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为此,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健全法律规范,明确规定在回收废旧手机等电子产品时,必须全面清理用户个人信息,并且不得向第三方透露客户相关信息。此外,还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以保障数据清理效果达到信息安全保护的要求。此外,为了消除民众的“后顾之忧”,我们还应加强对废旧手机回收和二手交易过程的监管。这样才能让废旧手机的回收更加规范,同时也能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

规范已经制定,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已经消失。通过广泛参与回收工作,消费者可以更好地意识到环保和循环再利用的重要性,让这些被埋藏的“城市矿产”重新焕发生机。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