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位于马嵬驿景区北方的炕展示馆门口,一排传统的纺线机、排布机、织布机等古老织造机械整齐排列,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在这充满历史气息的环境中,6位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匠人分工合作,他们手法娴熟,或搓捻子,或纺线,或滚线,或排布,或织布,或捶布……每一个动作都充满节奏,展现出他们多年积累的技艺。他们的忙碌身影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围观,甚至纷纷拿起相机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传统技艺。更有游客在老匠人的指导下,亲身体验关中传统民俗——织布的全过程,沉浸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

众多游客在此地寻回了往日的美好回忆,而我们这些长者们不仅充实了收入,还锻炼了体魄。马嵬驿织布房的76岁老工匠葛连芳向记者透露,这六位老人自马嵬驿景区开业起便一直在此工作。

在小吃街内的芳玉醇醪糟坊,长方形的发酵池盖着厚厚的被子。负责人陈建舒介绍,传统醪糟制作的蒸、煮、泡过程都公开透明,游客不仅能看到,还能现场参与部分制作过程,感受传统工艺。

在刘国强的传统石碾辣椒店,每天有近百个线上订单,营业额最多时一天能达数万元。这也带动了附近村民种植辣椒的热情,促进农户增收。

马嵬驿景区在规划与建设阶段便巧妙地确立了商铺的无偿出租及经营户技术入股的双重经营模式。在该景区,小吃商户仅需承担各自店铺的水电和卫生费用。而对于榨油坊、豆腐坊、辣子碾坊等加工坊类设施,则采取了技术入股的方式,其中经营户与景区各持有50%的股份。王永鑫表示:“这样的经营策略旨在为商户谋取更多利益,以此吸引更多周边农户参与到旅游商业经营中来,共同推动景区的繁荣发展。”

据数据显示,目前马嵬驿景区集成了超过10种民俗项目,包括关中小吃、传统表演和手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采取“第三产业带动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策略,有效带动了周边近千名劳动力就业。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