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在数据日益成为关键生产要素的大环境下,长三角地区有望依托实时监控、精准营销以及信用机制,打造一条“数据到信任再到价值”的转化链条。

在实时监测体系领域,长三角文旅消费指数平台通过整合包括卫星遥感、社交媒体、银联支付在内的共计30类数据源,实现了对全域客流治理方式的全面革新。依托阿里云的“城市大脑”平台,该平台每日能够处理高达500TB的数据量,具备预测未来72小时客流趋势的能力。以2023年国庆节为例,平台成功预警了西湖断桥区域客流峰值将超出承载量200%的情况。随后,通过实施地铁限流和周边景点分流等措施,有效提升了疏散效率50%,成功避免了踩踏事件的发生。此外,该平台的数据接口已接入三省一市应急管理系统,有力推动了《长三角文旅安全联防联控指南》的出台,为区域文旅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精准营销方面,长尾效应愈发受到文旅消费企业和从业者的重视。携程“千景千面”系统基于LBS(地理位置服务)与用户画像,挖掘传统营销盲区。该系统将2000万用户标签与5000个景点特征匹配,推荐精度达92%。该算法推动乌镇景区二次消费占比从18%提升至35%。该系统结合实时客流与天气数据,对黄山景区索道票实施浮动定价,使高峰时段收入提升28%。数字技术使小众需求规模化成为可能,通过精准算法推动的营销提升,文旅“长尾市场”的利润率有望明显超过以往。

在信用体系赋能方面,“信任基建”的夯实正在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长三角信用游”通过数据共享与信用互认,重构消费信任机制。该信用体系整合支付宝芝麻信用、政府公共信用等6类数据源,信用分≥650分的游客可免押金租借设备、快速入住酒店。该体系截至2024年底累计免押金租借露营装备、VR设备等超1000万次,降低交易成本12亿元,并已实现了跨省协同。与日本的区域信用体系依赖JCB信用卡系统带来的单一局限相比,长三角模式通过多源数据融合与政府背书,形成了更普惠的信任生态。

未来,随着元宇宙、AIGC等技术深化应用,文化IP的衍生场景将更加丰富。在“内容为本、体验为王”的逻辑主导下,长三角的探索表明,唯有将文化深度融入技术、空间与人的关系网络,才能真正实现“诗意的栖居”,为全球城市群提供兼具经济效益与人文温度的文旅发展方案。

当然,文旅产业的升级并非仅仅依赖于技术的叠加,它更需要制度、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长三角地区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通过“系统思维”来破解碎片化的问题,运用“体验经济”来激发不同代际的消费需求,以及通过“信任基建”来降低交易成本,这三重逻辑不仅能够为我国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也为全球城市群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数字文明的时代背景下,协同创新与人文关怀,始终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密码。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