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肺结核被我国列为乙类法定传染病。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最新公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统计,截至今年10月,全国范围内(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共有270例肺结核死亡病例报告,这一数字在当月所有法定传染病死亡病例中排名第三。

根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部门的统计,预计2023年国内新增结核病患者将达到74.1万人,结核病发病率约为52例/10万人。规划中明确指出,目标是在2025年将结核病发病率降至每10万人中不超过50例,到2030年进一步降至每10万人中不超过43例。

贵州是我国肺结核发病率较高的省份之一。贵州省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李进岚表示,近10年来,贵州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较2015年下降37.88%,较同期全国层面降幅大,取得了显著成绩。

老年人和学生是肺结核重点防控人群,贵州省将肺结核病“一老一小”主动筛查工作纳入2023年政府十件民生实事。2023年,贵州省投入9712万元,完成了257.04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144.09万名学生的免费结核病主动筛查工作,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肺结核患者的同时,还对筛查发现的3300名潜伏性感染者开展了预防性治疗。

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调研时发现,肺结核病多发生在农村居民中,患者存在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风险,是影响人民生命健康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因素。李进岚说,提升村里老年人的健康意识是比较困难的,需要乡镇卫生院医生、疾控工作人员、乡镇干部轮流做工作,并减免费用,甚至安排救护车护送其到县医院进一步诊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2024年统计数据,在全球30个结核病负担较重的国家中,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位居第三,约占全球总发病数的6.8%。《规划》明确指出,我国仍有大约10%的县(区)面临着结核病的高流行状态,这些地区的报告发病率超过了80/10万(记者注)。当前,我国在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患者主动发现和规范治疗管理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新技术应用尚显不足,这表明防治工作仍然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不可掉以轻心。

12月8日,在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成功举办的结核病防治专题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的技术官员陈仲丹先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当前全球在努力终结结核病流行过程中,经费短缺依然是最大的障碍之一。与此同时,众多结核病患者属于低收入群体,如何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减轻患者因诊疗而产生的经济负担,成为了我们亟需解决的难题。陈仲丹先生强调,中国已经具备了实现结核病流行终结所需的一系列体系、资源、能力以及组织保障。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