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调查显示,92.90%的受访大学生愿意向他人推荐高校博物馆,凸显了高校博物馆在学生中的高认可度。作为高校博物馆讲解员,北京林业大学的张耀匀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她所在的银蝶志愿服务团不仅为校内外观众提供讲解服务,还依托博物馆资源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深入北京多个社区进行科普讲座,将博物馆的知识带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中。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协会的同学们则利用课余时间,从舟山的朱家尖、沈家门码头等地搜集素材,制作浸制标本和滴胶标本。这些标本如今在学校海洋生物博物馆中拥有专门的展示区域。协会成员傅承宇表示,到码头搜集素材不仅是学术实践,也是与社会连接的机会。例如,当海关查获或渔民误捕濒危物种时,博物馆会进行鉴别工作,并将相关物品展示保存,同时向社会公众普及保护知识。

傅承宇还与校园媒体鸥讯社合作,开设海洋生物图鉴专栏,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科普内容。以江豚为例,他们详细整理了东亚江豚与长江江豚的区别、濒危情况及生活习性等信息,所有稿件均由博物馆馆长和指导老师审稿,确保内容的专业性。

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则以精良的模型和丰富的实物展品吸引学生。馆内展示的汽车剖面模型让陈鑫旺等学生能够直观了解汽车内部构造和传动系统,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了生动辅助。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在升级改造中引入声光技术,通过数字化展板和环形灯光营造沉浸式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海洋世界。傅承宇认为,这些现代化展示手段为静态标本注入了新活力。此外,海洋生物协会与博物馆的紧密合作,使协会成员能够深度参与博物馆工作,近距离接触珍稀标本,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术兴趣与实践热情。

高校博物馆不仅成为学生拓展知识、参与实践的重要平台,还通过志愿服务、科普宣传和创新展示手段,推动了学术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为文化传播与科学普及注入了新动力。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