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即日起,“沪派江南·桥驿溯源”专题展在上海市城市规划展示馆B1白鹭厅开展。展览背后,是一项历时半年、覆盖上海9个涉农区的古桥专项调查——上海市规划资源局联合8所高校与专业机构,首次摸清全市552座古桥“家底”。在这批跨越数百年的石构杰作中,多座“最”具特色的“桥王”惊艳亮相,它们或承载最悠久的历史,或拥有最独特的工艺,成为上海水乡文化的鲜活印记。

松江区方塔园东南角的望仙桥,是上海现存最古老的梁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距今近900年,更以“全国唯一木肋石板桥”的独特结构闻名。

它原为宋代木石复合式结构,桥面最初由四块略呈拱形的武康石条并铺,中间两块后替换为花岗石;桥墩两侧横梁出挑,雕刻着精致莲花纹饰。其核心亮点是“以木助石”的创新设计:古人用拱形结构将桥面负重转移至桥基,同时在石料下方垫上木料,如同为石桥“装肋骨”,既弥补石板拉力不足的缺陷,又以最少材料实现最大负荷,堪称古代造桥智慧的典范。后因木材腐朽、中间石板断裂,部分构件更换为加厚石板,但桥基上安放木肋的榫洞仍清晰可见,留存着珍贵的历史印记。

如今,望仙桥桥侧木栏已不复存在,仅剩四块桥面石板。它隐于方塔园湖畔,与方塔隔湖相望,岁月感十足。脚踏这座近千年古桥,能清晰触摸到历史与文化的深沉回响。

金山区漕泾镇的济渡桥,是上海现存跨度最大、结构最完整的七跨梁桥,自清光绪元年(1875年)建成至今,已静静矗立近150年。

这座古桥全长43.6米、桥面宽2.19米,28块厚重长条石紧密拼接成桥面,六座桥墩支撑起七跨桥面的经典形制。这种布局在江南地区罕见,也让它成为上海域内跨度最大、现存唯一的七孔石桥,远远望去,宛如一道横跨河面的“水上长廊”,尽显清代桥梁的规整与大气。

作为清代水乡桥梁的典型代表,济渡桥不仅曾是当地跨河通行的“生命线”,更见证了漕泾地区近代水运经济的起落:从旧时商船往来、货物集散的繁忙,到如今的静谧安然,桥身石板上深浅不一的岁月纹路,仍在默默诉说着百余年来的市井烟火与时代变迁。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