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据了解,近几个月来中国车市出现了一个转折——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达到90.2万辆,同比激增13.5%。这并非孤立的月度波动,乘联会数据显示,6—8月燃油车销量已连续实现同比增长,涨幅分别达9.7%、9.5%和13.5%,并拉动1—8月累计销量回升至714万辆,同比增长1.1%。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55.2%的市场中,燃油车的逆势回暖引发行业对动力格局的重新审视。

“这轮燃油车复苏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并非趋势逆转。”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袁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市场理性回归让燃油车的固有优势重新凸显,而智能化升级与场景适配能力的提升成为关键推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燃油车出现“回暖”迹象,不过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动能并未衰减。里斯战略咨询中国区合伙人何松松对记者表示,可以大胆断言2025年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历史性转折点,预计全年销量将达1500万—1600万辆,同比增长40%—50%,首次超越传统燃油车销量。

目前,燃油车正在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数据显示,乘用车内销方面,8月乘用车国内销量200.7万辆,环比增长12.3%,同比增长15.1%。其中,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90.2万辆,比上年同期增加10.7万辆,环比增长10.9%,同比增长13.5%;1—8月,乘用车国内销量1474.7万辆,同比增长13.6%。其中,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714万辆,比上年同期增加7.5万辆,同比增长1.1%。

记者注意到,政策托底正在激活换购需求。目前,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发力成为重要推手。“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在拉动大量家庭换购需求,燃油车作为传统主力车型受益明显。”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强调。

同时,价格优惠成为燃油车最直接的破局武器。此前,不少车企推出“一口价”模式。这一策略通过全国统一售价、大幅降价燃油车吸引消费者,试图在新能源浪潮中夺回主动权。

“部分车企通过降价策略推动终端售价下探,有效激发了消费潜力。”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对记者分析道。

此外,燃油车正通过技术升级打破“智能落后”的刻板印象。“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领域的持续优化,让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差距不断缩短。”高政扬指出。南北大众、丰田、奥迪、长城汽车等中外品牌加速“油电同智”战略,形成多维度技术突破。

其中,合资品牌的智能化反攻尤为迅猛。例如大众速腾打出“智能升级+价格让利”组合拳,终端售价下探至12万元区间,8月销量达1.9万辆,同比增长12%。

一汽-大众于9月启动大规模OTA升级,覆盖迈腾B9、高尔夫、探岳L等主力燃油车型,带来超过400项功能优化。升级后的车型终结“出厂即定型”的历史,智能座舱支持复杂语音指令识别(如“打开车窗并调低空调至22℃”),6种情景模式一键切换(含通勤、长途、雨雪等场景),还新增车载KTV与音乐星球个性化推荐功能。辅助驾驶方面,有部分燃油车配合端到端高速NOA功能,可自动完成跟车、变道与避障。奥迪则以交互系统升级巩固优势,燃油车全系搭载新一代MMI智能交互系统,语音唤醒速度提升至0.3秒,支持OTA持续迭代。

“燃油车在长途出行、低温环境等场景的优势仍是新能源汽车短期内无法企及的,如今智能化短板的补齐更强化了这种竞争力。”袁帅强调,加油便捷性、续航稳定性与智能体验的结合,成为燃油车吸引用户的核心逻辑。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