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生活快报
分享

从文化发展的长远视角分析,戏曲综艺节目可视为传统戏曲在转型过程中所孕育的成果。随着视听影像技术的融入与引导,戏曲综艺节目在艺术表现上实现了创新,打破了传统剧场的审美框架,进而塑造出与影像动态相协调的视频美学风格。

具体来说,在戏曲综艺节目中,艺术表达的空间已经从传统的三维剧场舞台结构,转变为了二维的影像屏幕以及丰富的视听语言。这种转变使得屏幕的间离效果和视听语言的运用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戏曲表演与观众观赏的“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综艺节目中,我们“看戏”的方式遵循的是镜头叙事的规则:演员的外表、身姿、手势、表情以及绝活的切换,都成为了镜头中戏曲影像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本在戏曲作品中连贯的故事情节,现在被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表演段落,这些段落往往代表了某个剧目或剧种的典型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年轻观众与古老的戏曲艺术之间,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观赏契约”。

戏曲视频美学的特质之一在于近距离。影视纪实的呈现风格遵循“近距离”的美学原则,其风险在于潜在地削弱剧场戏曲的写意性。如京剧经典武戏折子戏《三岔口》在综艺中融合现代舞和声光电的改编,以艺术元素的混搭带来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但也打破了戏曲舞台的假定性。同样的,戏曲的脸谱、行头等人物造型在综艺中也较少见,因其与写实的镜头语言并不协调。也就是说,戏曲抒情写意的美学品格在影像的纪实镜头里会有所“牺牲”。

特质之二是片段化。镜头的画面美学规范将戏曲观演场整体拆散,它善于表现的是人物表情、动作的局部特写,而非交代人物关系的中景。在戏曲综艺中,表演的往往只是整本戏的一小段,而这一小段表演又只是整个综艺节目的一个环节。因此,在影视工业的流程编排里,表演的片段化是戏曲艺术表达的“宿命”。从艺术传播的角度看,片段化也适应了短视频的流通技术结构,不过,这种散点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戏曲美学的完整传递。

戏曲的视频美学正处于一个不断形成与发展的阶段。随着影视工业独特的审美特性的逐渐显现,当它与戏曲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相结合时,往往会对戏曲进行深入的重组与改造。然而,究竟要将戏曲改造到何种程度,才能使其成为优质的屏幕审美作品,这无疑是一个需要通过大量具有探索性的实践来解答的问题。面对这一处于形成过程中的新事物,我们应当保持宽容的心态,给予其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

发布时间:2025-04-04 22:03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