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生活快报
分享

近日,我国国家电影局正式发布《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此举标志着我国电影产业在技术革新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该通知首次将虚拟现实电影纳入电影管理体系,并对虚拟现实电影进行了明确定义、规范了制作流程、放映规范,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业界普遍认为,这一举措是我国电影产业积极拥抱技术革命的关键举措,旨在推动虚拟现实技术与电影的深度融合,从而颠覆传统的观影模式,为广大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观影体验。

自2010年起,虚拟现实技术开始涉足电影领域,初期主要以短片和实验性作品为主。然而,由于当时设备普及度较低、制作成本高昂以及内容交互性较弱,虚拟现实电影并未形成规模化的市场。近年来,随着我国虚拟现实技术硬件产业链的逐渐成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虚拟场景生成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此前虚拟现实电影在身份定位和标准缺失的问题,我国电影局已明确其身份界定。根据电影局的规定,虚拟现实电影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首先,必须运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先进技术进行制作;其次,观众需通过头戴设备等终端进行观看;最后,电影需在电影院等固定场所公开放映。这一身份定位的明确,将有助于推动虚拟现实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与传统电影相同,虚拟现实电影需将剧本梗概提交国家电影局备案,成片需通过审查并取得公映许可证。此举既保障内容安全,也简化审批流程,避免地方标准不一导致的效率问题。此前,出现在院线电影片头的“龙标”标注有“电审故(故事片)字”“电审纪(纪录片)字”等公映许可证号码,随着虚拟现实电影的加入,此类电影将标注“电审虚(虚拟现实)字”号码。

近期,上海、北京、成都、无锡等城市纷纷建立了先进的虚拟制片影棚和虚拟现实电影实验放映厅。在去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特别设立了未来影院单元,集中展映了来自国内外共计26部虚拟现实电影作品。根据国家电影局的最新公示信息,河南广电制作的《唐宫夜宴》和《隐秘的秦陵》成功荣获中国虚拟现实电影的“龙标”,分别被授予第001号和第002号。这两部作品不仅精心再现了唐代盛会的华丽与秦始皇陵的神秘,更是让制作团队以极致的匠心精神,将历史的深邃与文化的韵味完美呈现,使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深切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独特魅力。

发布时间:2025-04-07 07:18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