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生活快报
分享

药品追溯码正逐步演变为监管药品市场秩序、遏制违法行为的重要手段。目前,药品在销售过程中必须先扫描其追溯码,方可进行医保资金结算;自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疗机构必须完成药品追溯码的全面采集与上传工作。

依托于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国家医保局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医保药品耗材的追溯信息采集工作。这一举措将药品追溯体系的建设范围扩大至医院、药店以及参保个人等各个环节。截至目前,8月底前,映射库已成功对接了100.05万家定点医药机构,累计收集到的药品追溯码数量达到了661.51亿条。这一成果显著,标志着打击回流药品的监管网络正日益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监管力度不断增强。

当前,药品追溯体系的落地成效逐步显现。以天津市为例,2025年1至7月,全市医保药品发生金额同比减少22.62亿元,同比下降12.67%;96种重点监测医保药品发生金额同比减少10.25亿元,同比下降25.84%,其中伏格列波糖片、乌灵胶囊、复方阿胶浆、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五种药品降幅均超过95%。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认为,回流药跨区域作案特征明显,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容易出现“九龙治水”的情况,要统一数据标准,破解协同壁垒,推动国家与地方平台、各部门数据的深度融合与智能分析,用更为紧密的协作机制,实现异常线索快速推送和联合研判。

据了解,在当前严管回流药态势下,有一部分回流药开始向非定点医药机构集中,这也有待市场监管和药监部门加强管控。

“回流药问题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多重法律责任,必须依法从严整治。”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邓佩建议,应当进一步明确界定回流药及相关行为的非法性,并对涉案人员依法采取列入失信惩戒名单等措施。

专业人士提出,由于医保参保人非法倒卖回流药品的违法成本较低,而监管和查处的成本较高,因此建议从法律层面赋予医保机构采取降低违规者医保待遇等手段,以有效抑制此类违法行为的蔓延。

现在,利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应用程序中的“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各药店和参保人皆可通过扫码进行核实。

发布时间:2025-09-27 07:51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