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春季是调整身体五脏功能的大好时机,按照中医的"四季侧重"原则,春季应该以养肝为先。肝脏在人体中具有调节气血、协助脾胃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作用,还可以调节情绪和梳理气机。

春季气温上升,使用温补药物反而可能加重体内热气,因此并不需要特别进补。根据《黄帝内经》所提出的“春夏养阳”原则,春季饮食重点应该是平补,适当增加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

春季肝火旺 养肝护肝要尽早

中医认为肝脏与草木相似,春季属肝,是肝气最活跃的季节,也是养肝护肝最好的时候。如果春天没有养好肝气,周身气血就会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致病。

按照肝气的强弱,可以分为两类人:肝气偏弱型和肝火旺盛型。肝气偏弱的人往往是过度操劳的结果,长时间的工作状态让身体各个器官血液需求量大大增加,血气消耗很大,而肝是体内的藏血器官,疲于工作就会受损。

所以,过劳族第一要维护的就是肝脏。

春天阳气骤升,引动体内热气,热性体质的人经常“肝火”旺盛,表现出易长痤疮、怕热出汗、经期长。这些人养肝,要远离烟酒、禁厚重口味的饮食。

刚刚进入春天,天气仍有冬日的余寒。但体内的阳气已经慢慢苏醒,开始升发、茁壮。专家认为,在春季养生上,可以吃些温补的食物御寒助阳,例如韭菜、大蒜、洋葱、魔芋、香菜、生姜,这些蔬菜性温和味道辛辣,除了疏散风寒,还能杀死萌生的病菌。

冬季过后,人们容易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摄取不足,这些问题可能会在春季表现为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肤病。因此,在春季应该增加蔬菜的摄入量,特别是新鲜蔬菜。

专家建议,多吃蔬菜和野菜可以帮助我们补充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同时还能清热润燥,有助于体内积热的散发。不过,在春季的饮食中,专家提醒我们应减少食用性寒的食品,如黄瓜、茭白和莲藕等,以免阻滞阳气的升发。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