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岁月更迭,位于甘肃中医药大学的敦煌医学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科研人员辛勤工作,不辞昼夜,对敦煌遗书中的宝贵医学文献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构建了具有敦煌特色的医学诊疗体系,并陆续发表了系列研究成就,使得历经千年沉寂的中医药智慧得以重新焕发光彩。

一份古老的医方流传至今,一抹药物的香气穿越时空。甘肃中医药大学在继承敦煌医学精髓、传播敦煌文化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充分展现了我省在积极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方面的实际行动。

今年以来,甘肃省持续深挖中医药文化“富矿”,积极推进中医古籍整理工作,系统整理35个特色中医学术流派,加快推进传承工作室建设。同时,深入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开展中医药文化陇原行暨“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行动和中医药“三进”活动,新建5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截至目前,甘肃省已整理出版《武威汉代医简》《皇甫谧医学全书》等陇派经典古籍30余部,建立全省中医药古籍数据库,收录历代陇医验方、秘方1.2万余条,修复完成馆藏古籍980册。此外,陇中正骨手法等21项传统医药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敦煌医学科”在泰国揭牌,匈牙利等12个国家的16家岐黄中医学院(中心)稳定运营,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成效显现,累计诊疗患者23.69万人次,培训3000余名本土从业人员。

兰州佛慈等企业在海外注册产品数超1500个,黄芪、当归、党参等中药材出口15个国家和地区,中成药出口额位居全国前列,甘肃中医药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

甘肃省成功举办了五届的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该活动在汇聚发展共识、推动产业进步、促进实质性合作以及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

受到全球范围内“中医热潮”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外国学子纷纷涌入甘肃地区。来自越南的留学生阮玉山便是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师从导师深造针灸技艺。他表示:“我计划学成归国后,在越南成为一名中医医师,让中医的福祉惠及更多民众。”

维护、发掘、培育、延续、推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陇原的药香必将传遍更广阔、更远的天地。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