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i人”与“e人”是网络用语中,对内向型人格和外向型人格的简略称呼。随着新型居住社区——人才公寓的兴起,这些社区不仅为居住其中的青年白领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更是让他们无论性格内向还是外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温馨家园。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人才公寓成为青年白领们“破冰之旅”的起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具有挑战性。

去年五月,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规模最大的人才公寓——虹桥人才公寓正式启用并投入运营。自那时起,一年的时间里,属地长宁区新泾镇的虹桥人才公寓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紧密结合住户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深入的走访调研。他们针对4000余名住户的多样化需求,进行了细致的沟通与了解,全面掌握了人才公寓内几乎所有住户的具体需求和美好期待。

虹桥人才公寓地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区的东虹桥片区,总计推出5400余套房源,涵盖“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三种租赁模式,全部建成后可容纳1.1万余人入住。

眼下,公寓开放房源近3600套,自去年6月第一批住户入住以来,已完成签约近2700户,入住4000余人。他们中既有海归博士,也有快递小哥,有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也有“小个专”商户的主理人,共同构建起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型居住社区。

新泾镇虹桥人才公寓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顾颖靖说,为了科学管理,她们将人才公寓按片区、人群划分为5个微网格,并成立党小组,引导来自“两企三新”、公寓住户的318名在职党员报到。同时,联动春秋航空、同仁医院等住户单位的党组织开展共建联建,以虹桥人才公寓党支部为枢纽,构建起“公寓+单位”的双融双促机制。

然而,真正使青年人自发地倾心于人才公寓,并乐于投身于社区的日常治理,关键在于用真情打动人心,设身处地地去考虑问题。顾颖靖分享道,他们采用了“笨办法”,通过不懈的努力,频繁地进行实地走访和沟通。“起初,我们费尽周折才得以敲开住户的家门,起初我们只能站在门口与他们交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被邀请进入家中,从最初的简短交谈,到后来的深入交流,从3分钟、10分钟聊到30分钟,双方都意犹未尽。”这些大量的走访活动使得党群工作者对住户们的真实想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这群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占比高达七成,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到了三成。这些年轻人个性鲜明,他们重视个人隐私,追求“边界感”,但与此同时,他们也热衷于美食、宠物和健身,每个人都是充满活力和个性的独立个体。

截至目前,虹桥人才公寓在顾颖靖和团队的努力下,已成功开展了线上走访3141人、实地走访1038人的工作。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走访调查,我们梳理出了人才公寓住户的31项高频需求,并据此推出了七大类共计64项的特色服务。在过去的一年里,虹桥人才公寓举办了超过50场的交友联谊会、创业沙龙、政策宣讲等活动,累计服务人次超过4000.同时,我们还组建了12支充满活力的社团,并选拔出了10多位社区合伙人,共同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公寓引入的“青年夜校”深受欢迎,9门课程门门抢手,每学期名额一经放出便迅速被一抢而空,充分展现了青年才俊的求知热情。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