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为了推动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近期众多高校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自身特点,实施了多项有针对性的策略,这些措施包括拓宽就业岗位、增强学生能力以及提供精准服务等多个方面,旨在全力保障毕业生的就业权益。

今年从北京大学工学院完成博士学位的荣光耀博士,决定前往新疆阿克苏地区就业。在去年的盛夏,荣光耀参与了学校在该地区举办的社会实践项目,亲身体验并深刻认识到了西部地区在产业进步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转眼间,仅需一个月,北京大学中国史专业的博士生邓成即将踏入西藏大学的岗位。关于为何选择赴藏工作,邓成给出的解释既直接又坚定。

推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配,北大持续推进“红绿蓝”就业引导战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校园招聘是毕业生与各大企业岗位对接的重要渠道,不少高校通过深化校地、校企联动、强化实践育人等举措,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匹配度。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打造了“启航星期三”校园招聘服务品牌,自2024年9月以来,举办专场宣讲会600多场,大中型双选会60多场,累计参会单位近5000家,提供岗位27万多个。不仅引进大量岗位资源,学校还不断深化校地校企人才合作,建设了400余个人才实习实践基地。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已与超过100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据此设立了众多教学实践基地。通过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模式,该校紧密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践、职业规划、前沿研究以及实地考察等多个方面的高质量供需平台,以精准对接就业市场的需求。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生涯规划和求职技能培养,重点开展了“生涯规划训练营”和“求职训练营”等系列培训活动,累计开设课程300课时,吸引了1600余名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