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在广阔的海洋领域里,存在着一种称作颗石藻的漂浮性植物。尽管体型细小,它们却能适应海水深浅不一的光照变化,高效地执行光合作用固定碳的过程。然而,关于它们如何高效地捕捉与运用光能的机制,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其进化过程同样缺乏相关报道。

近期,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破解了石藻高效吸收光能的机理。在9月12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将我国科研团队的新发现作为封面文章发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石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微观结构。

研究团队发现,颗石藻拥有一套“超级光合结构”——相当于一个“蛋白质+色素”组成的巨型吸光矩阵。这个结构由51个蛋白单元和超过800个吸光色素分子组成,堪称自然界最复杂的微型光合系统之一。

这项发现不仅解答了海洋浮游植物高效进行光合作用的奥秘,更为未来人工模拟光合作用、开发新型固碳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有望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思路。

掌握自然光合作用的优化原理,将有助于我们构建更加高效的人工光合装置,并有可能催生有助于降低碳排放的新兴生物技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负责人、研究员王文达如是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