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5米深度的停车线作业井基础挖掘工程已正式拉开序幕。在众多塔吊的映衬下,上海第四大铁路枢纽正在逐步崛起。这个预计每年接待旅客量达5400万人的重要交通节点,将填补上海北部缺乏大型高速铁路站点的空白。
今年四月,上海宝山站的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该站点的建设工期规划为852天,预计将在2027年6月30日完成。作为上海北部地区唯一的大型高铁枢纽,宝山站的设计目标是实现日均铁路旅客的到发量达到14.5万人次,年度旅客到发量预计将达到约5400万人次。在规模上,宝山站位列上海虹桥站、上海东站、上海站之后,是上海铁路交通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充分集约利用土地,宝山站采用叠场形式进行设计,是继北京丰台站后中国第二座双层车站,高架层为沪渝蓉高铁场(4台8线),地下层为沪通铁路场(4台10线),这种设计实现了铁路与城市空间的高效融合。站台总规模达8台18线,站房面积8.1万平方米,总建筑规模达48.5万平方米。
宝山站集多条铁路与轨道交通于一体,成为连接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的关键节点,它既是沪渝蓉高铁(北沿江高铁)的始发站,同时也是沪苏通铁路二期的重要站点。依托宝山站,未来宝山可实现半小时可达南通、常熟等近沪地区,1小时可达扬州、南京等大都市圈,2小时可达合肥等长三角城市,3小时可达武汉等中部地区城市,进一步拓展宝山“123小时交通圈”范围,推动地区快速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及上海大都市圈国家战略发展之中。
宝山站还是上海新建轨道交通19号线的北部起点,19号线全长46.2公里,被誉为“换乘王”,将串联闵行、徐汇、浦东、虹口、宝山五大区域,未来将与轨交18号线二期实现同站换乘。19号线以及市域线的开通,将使宝山站至人民广场、虹桥枢纽的通勤时间缩短至25分钟左右。此外宝山站还可以通过地面道路与北侧地铁3号线江杨北路站衔接,构建多层级、多通道的轨道出行网络。同时,宝山站还预留了市域铁路宝嘉线未来接入条件(预留捷运线),这种“四场合一”“无缝换乘”布局(集国铁沪渝蓉场、沪通场、地铁19号线、预留捷运线于一体),使宝山站堪称“超级枢纽”。
宝山站的建设不仅填补了区域交通空白,更是对“站城融合”理念的深度落实,该项目通过“高铁+地铁站+城+产+商+居一体化”设计,将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深度结合。站房上方规划2.8万平方米商业空间,引入科创展示、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打破传统车站单一功能模式,实现了国内高铁站上盖开发的创新突破。站前广场商务区已经全面启动建设,含酒店、办公、商业综合服务等多种功能,总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其中商业综合体面积约11.5万平方米,合生创展集团旗下高端商业品牌“合生汇”已正式签约,建成后旅客步行几分钟即可从站台到商业区,真正实现“下车即购物”的便捷体验。合生汇的入驻有效弥补了大吴淞区域高端商业较少的短板,高能级商业带来的辐射效应将有力推动“站城融合”理念的实现,使宝山站从单纯的交通节点升级为辐射北上海的城市活力中心。该项目计划于2027年与高铁站同步建成。
高铁上海宝山站通过构建对外辐射通道和对内协同网络,实现“对内”深度融入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对外”联动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面向全球,打开了上海北部发展的“两个扇面”,有望成为联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对内,宝山站建成后将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间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对于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增强上海对长三角的辐射能力和龙头作用,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沪渝蓉高铁始发站,宝山站向西经苏州、南通、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城市直抵成都,构筑了一条贯穿长江经济带、高效绿色的交通大动脉,显著压缩了时空距离,提升了物流和人流效率,推动了沿江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协同合作,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对外,沪苏通铁路的开通使得宝山至上海东站的行程时间缩短至仅需约30分钟,这一举措进一步增强了上海国际航空枢纽与铁路网络之间的联动效应。不仅如此,宝山站更是成为推动“大吴淞”战略区域发展的关键节点。它不仅与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实现紧密联动,而且这种联动成为宝山区从传统“过路经济”向现代化“落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宝山站与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相距仅约5.5公里,这一地理优势为宝山区实施“站港联动”战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宝山区正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交通方式,以连接区域内多个重点发展区域。通过打造丰富的商业消费场景,构建“培训+体验+赛事+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水上运动体验中心,以及完善邮轮产业生态,宝山区正努力将站港之间的交通流量转化为区域经济的增量,为地区经济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 黄浦区“开放麦”探讨外摆位:商户求多设,治理者忧安全2025-09-17
- 以科技赋能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激活年轻群体引领的剧场经济新增长极2025-09-16
- 16.05万场剧场演出创造的54.02亿元票房中,话剧稳居品类榜首2025-09-16
- 八部门推60余项措施,力保2025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2025-09-16
- 赋能“3+2+6+X”产业体系!兰州争创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城市2025-09-16
- 兰州依托高校院所深厚积累,以能源技术突破驱动高质量发展2025-09-16
- 兰州社区组建专项小组,零距离服务确保惠民政策精准落实2025-09-16
- 甘肃着力建设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共促高质量发展2025-09-16
- 陇南首列进口农产品中亚班列抵达,1100吨亚麻籽开启贸易新通道2025-09-16
- 经典舞剧《丝路花雨》以4000场演出铸就文化“金字招牌”2025-09-16
- 西域“肉苁蓉”遇上中原“桔梗”:武威汉简中的复方药印证丝路医药早期融合2025-09-16
- 填补早期医学文献空白!甘肃汉代医简为2000年前临床实践提供原始档案2025-09-16
- 拒绝“野游”:业内提出安全出游四大建议,遇山洪应立即向高处转移2025-09-16
- 前8月中西部外贸创历史新高!10.4%增速领跑全国,占比提升至18%2025-09-16
- 非洲激增67%!《2025暑期全球自驾游报告》揭示中国游客新偏好2025-09-16
- 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超830万份,将多措并举持续释放消费潜力2025-09-16
- 从“一河两山”到167座口袋公园:兰州绘就“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新蓝图2025-09-16
- 两大化工园跻身全国百强!兰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5-09-16
- 兰州建西北最大地埋式污水厂,日净22万吨守护黄河水质2025-09-16
- 从“中水通道”到“最美风情线”: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2025-09-16
- 最新文章
- 热点内容
-
- 外国游客来华游呈现新动向:从“
- 新版职业病目录由原10大类132种
- “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剧三大经典交
- 今年前四个月 全国农村公路完成
- 从大满贯到中国赛季:布云朝克特
- 甘肃省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干燥空气易诱发呼吸道不适、皮肤
- 长春冰雪新天地开工仪式上 巨大
- 民族风情浓郁的国家级非遗节目集
- 上海乐高乐园开园月限流显效,热
- 斗鸡拟人化与破次元结局:〈长安
- 今年5月份 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
- 填补早期医学文献空白!甘肃汉代
- 民航一季度成绩单亮眼:三大运输
- “一机一方案”精准施策!兰州石
- 75只小鼠与1500只果蝇的“太空旅
- 处暑开学健康指南:养生遵循“秋
- 穿泳衣学"被洗":全国首个助浴
- 百企千岗汇聚兰州新区:2025“青
- 三亚入境游火爆!前5月接待境外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