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近段时间,我国住房租赁行业持续进步,然而伴随而来的市场乱象也引发了租户和房东的诸多困扰。自9月15日开始,《住房租赁条例》正式生效,旨在更严格地规范住房租赁行为,助力住房租赁市场向更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作为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住房租赁领域的行政法规,该条例的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住房租赁市场正式迈入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这一重要举措,不仅为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重购轻租”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持,更为实现“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标提供了系统性的制度保障。对此,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庆祥表示,这一条例的出台,对于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城镇租房人口超过2亿,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租房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40%。住房租赁市场的总量规模大,经营主体多元,产品类型和服务方式更加多样。

1    规范了租赁房屋设施、押金等

居住环境直接关系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赵庆祥说,针对部分租赁房屋设施陈旧、卫生条件差、安全隐患多等现实痛点和隔断房、甲醛房等突出问题,条例要求用于出租的住房应当符合建筑、消防、燃气、室内装饰装修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且明确规定租住人数上限和人均最低租住面积应符合相关标准以及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从源头上保障承租人能够获得安全、健康、相对舒适的居住环境。

针对押金难退这一常见纠纷,条例明确“出租人收取押金的,应当在住房租赁合同中约定押金的数额、返还时间以及扣减押金的情形等事项。除住房租赁合同约定的情形以外,出租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并规定住房租赁经纪机构和网络平台经营者不得代收、代付住房租金、押金。

2    住房租赁合同备案打击“二房东”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住房租赁合同备案,条例除了为出租人提供办理备案的通道,即通过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等方式向租赁住房所在地房产管理部门备案,还在出租人未办理时,给予承租人办理备案的权利,以满足承租人的现实需求。

专家表示,住房租赁合同备案有助于规范租赁合同管理,能进一步规范市场、稳定租赁关系,有效遏制随意涨租、克扣押金、暴力驱赶等乱象,打击“二房东”行为,提升房源质量与服务水平。此外,承租人可凭备案合同享受公积金提取等公共服务。

3    对相关经营主体提出了要求

赵庆祥说,除了规范租赁双方的行为,条例将经营主体细分为个人出租人、住房租赁企业、住房租赁经纪机构、网络平台经营者四类,实施差异化监管,对相关经营主体“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提出了要求:

住房租赁合同连续履行达到规定期限的,出租人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承租人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

住房租赁企业应当具备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自有资金、从业人员和管理能力,发布的住房地址、面积、租金等房源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发布虚假或者误导性房源信息;住房租赁经纪机构应当具备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自有资金、从业人员和管理能力,并将其从业人员名单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备案;网络平台经营者应当核验住房租赁信息发布者的真实身份信息,未履行核验责任的,会受到相应处罚。

4    定期公布租金水平信息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吴璟说,条例有助于营造更加规范、公平的行业环境,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推动出租人尤其是住房租赁企业持续提升租赁产品和服务品质,并促进住房租赁市场供给端机构化和长期化。

在监管领域,吴璟表示,近期以来,各城市在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方面已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新出台的条例为地方政府在住房租赁市场和租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条例从租赁市场监测与信息发布、住房租赁活动流程的管理以及住房租赁活动的监督执法等三个方面,对地方政府应承担的具体职责进行了详细规定。特别是在租金管理方面,条例明确提出:“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住房租金监测机制,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住房的租金水平信息。”这一规定旨在加强租金监管,保障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