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兰州
分享

自今年起,皋兰县的软儿梨、禾尚头小麦、旱砂西瓜以及红砂洋芋四种农产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这一成就标志着该县结合水土特性和百年农业经验的独特品牌正式问世。

初秋时节,皋兰什川的古梨园里,绿意盎然,仿佛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皋兰百璐通瓜果合作社的理事长魏永波,轻轻抚摸着那颗软儿梨,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意:“这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如今终于捧回了‘国字号’的金字招牌,往后它的身价,必定会节节攀升!”他手中的这颗经历了霜冻考验、化浆如蜜的古老果实,与夏日新获“国字号”认证的禾尚头小麦、旱砂西瓜、红砂洋芋,共同绘制成了皋兰农业版图上一道道熠熠生辉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风景线。

在皋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股干部魏翠萍的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国家知识产权局第625号和第640号公告。它们分别宣告了“皋兰软儿梨”作为皋兰县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诞生,以及“皋兰禾尚头小麦”“皋兰旱砂西瓜”“皋兰红砂洋芋”三品成功由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升级”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喜讯。

“软儿梨今年4月打头阵,今年7月小麦、西瓜、洋芋又集体‘晋级’成功。目前,皋兰县已拥有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在申请中。此次成功转化,既是皋兰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赋能特色农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标志着皋兰县在以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新步伐。”魏翠萍拿起一叠厚重的申报材料,言语间有欣喜也有紧迫,“国家地理标志是对农产品品质与地域特色最权威的认可,后续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进行地方标准的制定,为产品生产与品质把控提供明确依据,细化产品独特品质特征描述,精准凸显其地域专属属性,建立严格的特色质量规范,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切实维护标志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这四张沉甸甸的“金名片”,无一不是皋兰独特水土的慷慨馈赠与农人数百年耕作智慧的结晶。

软儿梨,是时光淬炼的蜜浆。核心产区什川古梨园里的软儿梨既有“藏至冬末春初变软变黑,肉悉成浆,甘如蜜”的神奇转化,又有解冻后“浆液充盈,味甜似蜜略有酒味”的独特灵魂。更令人振奋的是,冷链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季节枷锁。“以前只能冬天吃,现在冷库里存着,一年四季都能卖!”魏永波兴奋地说。这一技术极大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让这颗古老的梨子焕发出新的生机。

禾尚头小麦,是旱塬风沙淬炼的筋骨。禾尚头小麦属旱地作物,因其麦穗无麦芒而得名。其种植历经百余载旱塬风沙的严酷筛选,铸就了卓绝的耐旱抗病基因。因颗粒饱满、富含蛋白质,磨出的面粉筋道爽滑,味感纯正著称,是兰州拉条子、皋兰长寿面不可替代的灵魂原料,也是皋兰响当当的“土特产”。黑石镇大横村党总支书记焦兴全在田埂上摩挲着饱满的麦穗,眼中闪烁着自豪:“耐旱抗病,是老天爷赏给咱旱塬人的饭碗。如今国家给认证了,就是给这碗实在饭镶上了金边!”

旱砂西瓜,源自于砂砾遍布的旱砂地,那里榨出的果实,不仅甜脆可口,更富含了大地母亲的韵味。皋兰地区的旱砂地,白天受炙烤,夜晚却清凉宜人,昼夜温差之大,恰似为西瓜糖分生长的“加速器”。长川村党支部书记陈晓龙向记者透露,村中拥有超过7000亩的旱砂地。十多年前,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植西瓜,而旱砂地的特性使得瓜苗不得不将根系深深扎入地下,汲取水分。这份来自土地的“苦涩”,成就了西瓜体内那份独特的“甜”,以及那令人难忘的透心脆劲道。 独特的生长环境,赋予了旱砂西瓜汁多味甜、口感沙脆的绝佳风味。在炎炎夏日,这样的西瓜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成为了消暑解渴的佳品。

红砂洋芋,堪称红砂土地精心雕琢的“双面佳人”。其薯皮色泽鲜亮,淀粉与粗蛋白含量均十分丰富,使得它在烹饪领域展现出千变万化的魅力。明星村党总支书记杨勤前一语道破其中的奥秘:“我们村特有的红砂土质,质地疏松透气,富含多种矿物质;再加上干燥的气候条件,共同孕育出了红砂洋芋那‘透亮’的表皮——无论是蒸煮还是烧烤,它都能散发出沙绵香甜的口感,成为我们明星村当之无愧的‘明星’土特产。”

发布时间:2025-10-28 06:35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