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近期,静宁县借助东西部合作的机遇,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以牛肉产业作为发展核心,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旺、民众富裕的农村振兴路径。该县从分散的养殖模式过渡到规模化养殖,从单一的养殖环节拓展至完整的产业链条,静宁牛肉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了乡村振兴进程中最响亮的乐章。

在我国的静宁地区,牛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一现象在众多村庄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中,司桥乡的席湾村便是这一发展的典型代表。得益于东西部协作的强劲助力,席湾村紧紧抓住牛产业这一发展赛道,从资金筹集、项目实施到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力,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范例。

在席湾村,甘肃耀辉欣茂农业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推动当地牛产业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2022年下半年,该公司负责人李海兵租赁了村集体的牛棚,从刚开始养殖70头牛,到如今养殖260头,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养殖基地。“借着东西部协作的好政策,我们发展肉牛养殖,既盘活了村集体资源,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让产业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李海兵干劲十足地说。

席湾村委会主任温岩介绍:“自结对帮扶以来,席湾村紧紧抓住东西部协作战略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因地制宜发展牛产业。全村现有肉牛养殖户39户,种植养殖合作社2家,养殖企业1个,养殖小区2个,全村牛存栏量196头,牛出栏量35头。通过肉牛养殖,带动席湾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司桥乡将牛产业作为富民强乡的支柱产业,积极争取东西协作项目资金,建成集蔬菜种植、肉牛养殖、农机服务于一体的东西协作产业园,形成“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模式。该乡成立牛产业联合党委,创新“联建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席会议机制,带动全乡新增肉牛600头,发展5头以上养殖户112户,户均年增收8000余元,让广大群众过上了名副其实的“牛”日子。

静宁县饲草资源丰富,养殖传统悠久。在东西部协作的扶持下,全县畜牧产业尤其是牛产业“量质齐升、链条延伸”,成为县域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2022年以来,静宁县获东西部协作援助资金2652万元,精准投向畜牧产业关键环节,支持肉牛屠宰加工、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筑牢了根基。

静宁工业园区内,我们投入了1000万元,精心打造了一座牛肉深加工冷链物流项目。该项目不仅实现了全自动化的生产流程,还配备了智能配送系统,这些先进的功能区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并有力地推动了屠宰加工产业向现代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供港牛肉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我们还在供港生态牧场投入了122万元,用于升级我们的活牛基地。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不仅引入了绿色养殖的理念,还配备了最先进的智能设备,这不仅扩大了我们的养殖规模,还显著提升了牛肉的整体品质。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旨在增强产品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确保我们的牛肉能够满足香港市场的严苛标准。

如今,静宁县正不断加强与东部地区的深度合作,紧紧围绕产业振兴这一核心目标,精心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增加对产业和科技的扶持投入。通过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市场空间,静宁县正从饲草种植到冷链物流等多个领域,构建起一条完整的牛产业链。这条产业链在成纪大地上不断拓展延伸,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