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在赛力斯在资本市场实现飞跃的关键时刻,小鹏汽车也同步推出了其Robotaxi技术发展蓝图,旨在通过高级别智能驾驶技术实现市场突破。然而,这一战略背后隐藏着小鹏汽车在智能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所感受到的焦虑。尽管10月份的交付量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达到了42013辆,但城市导航辅助驾驶(NOA)的落地速度缓慢,以及智能驾驶数据的积累不足等问题,正逐渐限制着小鹏汽车与行业领先者的竞争实力。

纵观行业,智能化已成为车企竞逐的焦点。特斯拉FSD凭借海量数据持续迭代,华为乾崑ADS 3.0借鸿蒙生态覆盖25万级市场,而小鹏虽将城市NOA下放至15万级车型,但在算法精度与场景覆盖上仍存差距。例如,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虽已搭载170万辆车,但其城市领航功能仍局限于特定版本,尚未大规模推广。反观小鹏,其研发投入虽持续加码,但技术转化效率亟待提升。

从产业视角看,政策引导正从“补贴驱动”转向“技术择优”。早期按续航里程分档的普惠补贴模式已调整为“退坡+门槛提升”组合拳,续航最低要求从150公里升至300公里,并新增能量密度、百公里电耗等指标。这意味着,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将被加速出清。小鹏需在数据闭环、算法优化与硬件降本间找到平衡,否则高研发投入反而会成为利润的“拖油瓶”,重蹈比亚迪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跌32.6%的覆辙。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智能驾驶领域将迎来一场激烈的“生态决战”。汽车制造商若仅仅依赖单一技术的突破,将难以在竞争中保持长久优势。华为公司通过其鸿蒙智行系统,整合了“五界”品牌资源,打造了从芯片到软件的全链路技术能力;而特斯拉则依靠其庞大的全球车队规模,构筑起了坚实的数据壁垒。对于小鹏等新兴品牌而言,要想在技术不断分化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通过开放合作(例如加入百度的Apollo生态系统)或是专注于特定细分市场(如Robotaxi的商业化应用)的策略来实现。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