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生活快报
分享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山东曲阜市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与传承。截至目前,曲阜市的非遗项目已成功录入国家、省、市、县级名录,共计214项。近年来,曲阜市致力于增强中小学生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校园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这一举措,曲阜市不断完善非遗传承体系,深入推动非遗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热爱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近日,曲阜市石门山镇后夏小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雷锋精神永传承,非遗文化润童心”志愿服务活动。在这场活动中,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们积极参与了“传统投壶”和“古建彩华”两个富有教育意义的体验项目。 在传统投壶体验区,学生们手持箭矢,眼神专注,一遍又一遍地瞄准目标,努力将每一支箭矢投入壶中。他们不仅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更感受到了古人智慧与情趣的传承。 而在古建彩画体验区,学生们在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认真学习了古建彩画的作用、分类、色彩和绘制技巧。他们不仅了解了古建彩画在古代建筑中的重要作用,还学习了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建筑之美。在实操绘画环节,学生们跃跃欲试,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古建之美。 此次活动不仅让小学生们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让他们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培养了对非遗文化的热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孩子们将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传统投壶、古建彩画既让学生们沉浸式体验了中国古代传统技艺,又让孩子们深刻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后夏庄第一书记郑本凤表示,此次活动是响应曲阜市“非遗进校园”而组织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今后将按照“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原则,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深入推进非遗传承、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近年来,曲阜市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断加大非遗传承体系的完善力度。为此,曲阜市出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将“非遗进校园”作为一项重点工程。通过此举,曲阜市成功打造了一批传统文化技艺传承示范学校,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为进一步推动非遗技艺与学科教育的有机融合,曲阜市精心开发了桑皮纸、剪纸、年画、席编等30余项特色课程,构建了县域、校本、班本“三级”课程体系。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为非遗技艺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曲阜市已建成17处儒家文化传承实践教育基地,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曲阜市积极推动馆校合作共建,尼石春秋博物馆、孔子博物馆等文化单位纷纷捐赠非遗工具套装2000余套,为非遗传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 总之,曲阜市在非遗传承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发布时间:2025-03-29 11:40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