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乐知生活在线 生活快报
分享

我国之美,不仅在于民众对碧空、清澈水域、纯净土地、苍翠山峦等自然景观的直观体验,亦依托于科学、客观、可对比的监测数据来进行评估。

在生态环境部于26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我国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最新进展。目前,我国已经成功构建了一个覆盖水、气、土、噪声等多个要素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该网络在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这一监测网络能够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监测数据,从而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在建设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决心和努力,也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2024年,我国蓝天越来越多,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2%,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

PM2.5浓度“下30”,达到29.3微克/立方米;

PM10浓度首次“下50”,达到49微克/立方米。

十年间,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三大区域PM2.5浓度分别下降了47.3%、39.0%和25.1%。

首次实现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占比突破90%,达到90.4%。相较2015年的64.5%,地表水Ⅰ至Ⅲ类断面的占比在2024年上升至90.4%,增幅达25.9个百分点。

长江主河道已连续五年、黄河主河道则连续三年实现了全段水质维持在Ⅱ类标准。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三大污染重灾区——淮河、海河、辽河流域的水质显著改善,优良断面比例普遍提高了30个百分点以上。

发布时间:2025-03-29 11:42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