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2025年,被业界誉为整车智能化技术的爆发元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近日的论坛上指出,随着DeepSeek等技术的兴起,大模型的热潮席卷而来,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也迎来了厚积薄发的阶段,标志着智能驾驶普及时代的正式开启。然而,欧阳明高强调,“全民智驾并不等同于全民自动驾驶。”他指出,当前我们所谈的全民智驾,主要是指L2+级别的智能导航辅助驾驶。 在这一进程中,多模态大模型作为端到端算法的基座模型,具有巨大的赋能潜力,能够推动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并解决大模型在安全可靠性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欧阳明高院士的这番话,不仅为智能驾驶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醒了我们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不能忽视安全这一至关重要的前提。

近期,众多汽车制造商纷纷推出各自的智能驾驶系统。其中,吉利汽车推出了基于AI“世界模型”技术打造的全新“千里浩瀚”智能驾驶系统,旨在为用户提供更为智能、便捷的驾驶体验。与此同时,长安汽车也提出了“北斗天枢2.0”计划,计划在未来3年内推出35款数智化新车型,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高锐表示:“在未来的汽车市场竞争中,没有智能驾驶能力的企业将无法获得入场券。”目前,高速导航辅助驾驶、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等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正在迅速向10万元至20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车型普及,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全、舒适的驾驶体验。

汽车智能化进入发展新阶段,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和汽车行业的耦合程度越来越深。面对大跨度的高新技术群,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是走向成功的路径。

算力支撑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场景创新。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AI汽车行业总经理李强介绍,作为基础设施,阿里云将为车企提供冗余算力,降低创新成本。

在智能网联化建设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强调,要以深层化的人工智能发展构建云端计算平台,使云端计算平台与车端协同,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具身智能。

智能驾驶的应用不仅是单车智能,更要向“车路云一体化”演进,让“聪明的车”与“智慧的路”相互赋能。如今打开导航,驾驶员可以看到接下来两个红绿灯的状态和绿波路段的实时情况。连接行车轨迹、导航信息和区域实时交通信号,将得到更精准的大数据导航体系。例如,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通过优化网联信控等措施,交通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万钢建议,将智能网联基础设施要求纳入城市更新与建设规划,推动5G通信、路侧感知、高精地图等数字化基础与相关领域数字化建设高效协同,探索新型基础设施可持续运行模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在近期的一次会议上强调,该部门正致力于加速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之间的协同进步。为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编制了国家标准以及城市道路智能网联基础设施的技术规范,并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试点项目。通过这些举措,不断拓展和丰富智能网联汽车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以促进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

目前,我国市场上搭载L2级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比例已高达57.3%。辛国斌表示,工信部将立即着手编制新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旨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他强调,将加快自动驾驶技术的产业化步伐,并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市场及上路通行的试点工作。同时,工信部还将致力于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批准L3级自动驾驶车型进入生产及市场准入,并积极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和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