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近期,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共同发布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范围内将建设完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过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以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从而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顶层设计,标志着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入了规模化发展与模式创新并重的新阶段。

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充电基础设施的强力支撑,这一领域的市场潜力巨大。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副秘书长仝宗旗分析,《方案》不仅确立了发展的方向和途径,而且对管理机构和地方实施的具体指导也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政策发力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强劲的现状。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0.27%。与之配套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枪)总量达1734.8万台、换电站4946座,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类型最全的充电服务网络。“近几年,公司充电桩出货量增长非常快,今年预计突破百万台。”科大智能(合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何刚说。

与此同时,充电基础设施行业正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提升”。《方案》聚焦公共充电设施提质、居住区充电条件优化、车网互动推广、供电能力改善、运营服务提升五大专项行动,从城市到农村、从私人领域到公共场景,全方位破解充电难题。仝宗旗表示,随着行业技术迭代、应用场景优化、相关标准完善,充电基础设施覆盖范围日益广泛,参与方也更加丰富。从初期的少数企业发展到如今的百花齐放,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及企业参与到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链工作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比亚迪高级政策研究专员许广健表示,政策的实施会推动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进一步提升、分布更趋合理、消费者补能更加便捷,预期将进一步解决当前充电基础设施不够用、不好用的痛点。今年,比亚迪先后发布全球首个量产乘用车兆瓦闪充平台、全球首个“光储充”一体化超级充电站,已经在国内多个示范区试运行,2026年将全面商业化推广,让电动车补能更便捷、更环保。比亚迪将持续加大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和创新,研发更高效、更智能的充电解决方案,提升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将更加细分。行业需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提升服务品质。”仝宗旗说,未来,行业要找准自身定位,发展生态合作模式,进入提升充电服务品质的新阶段。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全球业务总裁刘大伟认为,随着未来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如何更加高效集约化、配合电网稳定、更好服务客户将是重要发力点。公司将积极提升服务品质、场站体验和运营质量。

在产业模式的创新探索中,产业边界得以不断延伸。北京赛宝分布式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倡导可移动、绿色分布式微电网解决方案的企业,正引领着这一领域的革新。赛宝公司首席运营官林琳透露,公司的发展战略与国家《方案》中的目标和政策高度契合。预计到2027年,赛宝公司将在长三角、深圳等城市投放超过2000台移动充电设备,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同时,赛宝公司还将目光投向了兆瓦级闪充服务解决方案,致力于为重卡、工程机械和商用车等领域提供优先支持。凭借赛宝新能源自主设计的雷鸟电池和核心电力电子硬件,公司计划实现从电池、充电、微电网到运维的一体化能力闭环,为全场景市场提供高效、便捷的能源服务。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推动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将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此外,《方案》在追求均衡性与普惠性的系统性升级方面也做出了重要部署。它明确提出,充电网络将逐步向农村地区拓展,确保在那些尚未建立公共充电站的乡镇行政区,至少新增1.4万个直流充电枪。这一举措旨在实现公共充电设施的全面覆盖,从而满足春节期间返乡高峰以及其他重要时段的充电需求。展望未来,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将步入新一轮的加速发展周期,服务能力有望实现质的飞跃,为广大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