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今年,陇南地区的优质花椒干货价格节节攀升,每公斤售价已突破120元,市场行情持续高位运行。一向稳定的花椒市场,在今年突然掀起了价格上涨的浪潮。作为我国传统的调味品,花椒从产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其价格的上涨都引起了餐饮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花椒价格一路攀升?这波涨势又能维持多久?花椒市场又将面临怎样的变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市场展开了全面调查。

8月份,正值甘肃花椒的丰收时节,其中核心产区武都区的交易市场显得尤为热闹非凡。陇南市花椒产业协会会长郭万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几年的市场低迷期,花椒行业在今年迎来了回暖。武都花椒的价格已攀升至每公斤100至120元,这一价格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陇南花椒以其“质优价高”而著称,其市场影响力显著增强,这一切都得益于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武都独特的地理气候造就了花椒颗粒饱满、色泽红润、香气浓郁的特质。当地规范种植、管理、采摘、加工流程,保障品质稳定,使价格保持优势,椒农收益可观。

陇南市武都区电子商务中心主任李宗颖称,陇南花椒线上售价稳定在160元/公斤。记者发现,零售市场花椒价格更高,部分精品突破200元/公斤。涨价波及天水、临夏、庆阳等省内花椒产区。

价格上涨背后是产业的结构性变革。李宗颖介绍,武都区推行“大红袍分级销售策略”,按粒径、开口率、麻度等12项指标分五级销售,特级产品价格高。这种精细化运营,使武都花椒在2025年价格复苏中率先反弹,涨幅远超全国。

“花椒价格上涨与春季霜冻和夏季干旱有关。”采访中,李宗颖指出,春季花椒出芽的关键期,倒春寒突袭陇南、天水等主产区,部分地区气温降至零度,花芽受冻,导致全省花椒严重受损,高海拔区域减产尤甚。

郭万书解释,霜冻对刚出芽的花椒破坏力极强,受冻新芽变黑后无法二次挂果,坐果率显著下降,部分半山区甚至绝收。

5月起,甘肃多地又遭遇干旱。陇南、天水等主产区降水少、气温高,土壤墒情差,出现中到重度干旱,导致花椒树新梢生长慢、坐果质量差、果实发育不良,进一步影响了产量品质。

作为核心产区,武都区花椒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年产量约3.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37亿元,农民人均花椒纯收入4200元以上。武都区花椒减产,对全国花椒供需产生影响。李宗颖表示,霜冻旱情叠加,致使甘肃花椒整体减产20%,部分产区超30%,打破了供需平衡,是推高价格的关键因素。

花椒价格上涨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而技术创新则是陇南花椒突破气候困境的关键。在武都区两水镇烟墩沟村,张金权和张聚会父子培育的“金权无刺花椒”,不仅让自家受益,更带动了乡亲们增收致富。

1978年,我国农民张金权在一棵野生花椒树上巧妙地嫁接了珍贵的“大红袍”品种。令人惊喜的是,这棵花椒苗不仅成功成活,第二年便开始结出果实。在成长过程中,这棵花椒树没有长出锋利的花椒刺,不仅表现出卓越的抗旱能力,而且挂果率极高,采摘起来也十分便捷。时至今日,这棵树龄已达47年的无刺花椒树已成为当地的一大瑰宝,被当地人民亲切地称为“花椒王”。

我们精心培育的“金权无刺花椒”品牌已实现大范围的推广与发展,两水镇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无刺花椒栽植基地,更是当地规模最大的无刺花椒苗木生产基地。张聚会自豪地表示,他家的20亩无刺花椒园里,最大的一株椒树竟然挂果607颗,这一壮举创下了陇南花椒单株挂果的最高历史纪录。如今,武都区已构建起完善的花椒产业链。郭万书进一步介绍,甘肃花椒交易市场集交易、仓储、物流、质检等功能于一体,吸引了百家供应链企业及合作社入驻,为花椒的精深加工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我们将加大研发力度,积极拓展市场,助力陇南花椒品牌迈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