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近期,敦煌研究院致力于推动“海外流失敦煌文物数字化恢复工程”,在原有国际敦煌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数字化藏经洞”数据库系统的构建工作。

本平台汇聚了散落海外的敦煌文物清单及珍贵图像资料,并融入了众多国内外敦煌学的研究成果。此外,它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经卷文字的自动识别,并具备图像拼接、图像缀合、知识图谱构建以及全文检索等多种实用功能。

截至目前,"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已上线敦煌文献9900余卷、图像60700余幅,其中经卷文字识别量超过840万字。浏览任何一件文物,除了可查看其名称、编号、收藏地等基本信息外,还能深入了解其内容和背后的知识。

“该平台不仅提供40多个细分类目的检索系统,还支持多语言对照阅读、缀合文献展示、AI识文释字等功能。尤其是‘我的藏经洞’模块,让用户能够建立个人收藏库、撰写笔记,真正参与文化传承。”丁晓宏告诉记者。

敦煌数字化团队年轻人占比超过60%,是一支充满活力的技术队伍。丁晓宏表示,“我们每年会派一些年轻科研人员到高校、博物馆、科研机构进行培训;同时,近两年我们还招聘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为下一步人工智能数字化处理工作做储备。”

尽管挑战仍存——诸如复杂环境下的采集、海量数据的处理周期长、跨界人才紧缺等,但敦煌的数字化事业在持续推进。未来,团队还将前往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继续推进流失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工作。

敦煌研究院自成立之初便致力于为珍贵文物建立详尽的数字档案,如今更是发展至构建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数字资源平台。通过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个研究院让千年文化遗产得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如丁晓宏所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我们保留了当下敦煌的完整面貌,更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可资利用的文化瑰宝,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与发扬。”

借助数字技术的桥梁,敦煌正突破时间的界限,向全球展现着丝绸之路千年来的璀璨传奇。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