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生活在线 正文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普及,文化旅游消费正经历三大变革:由浅尝辄止的观光转变为深入体验,由单一服务向全面智能化发展,以及由传统线下活动拓展至跨区域联动。

在当天的“科技赋能文旅 数智焕新发展”专题论坛以及“科技新场景 激活新消费”专题论坛中,众多企业齐聚一堂,分享了他们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内科技创新的丰富案例。这些案例涉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超高清、多模态等前沿科技,它们正以“体验重构者”、“需求激活者”和“边界拓展者”的身份,为旅游新消费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这些新科技的应用,不仅催生了一批具有感知性、交互性和可延伸性的文旅新场景,更让游客的旅游体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传统旅游中“隔着玻璃看、跟着导游走”的体验模式,正被新科技打破。超高清传输、虚拟现实、数字光影Mapping等技术,通过构建“可进入、可互动、可感知”的沉浸式场景,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直接带动门票、二次消费及复游率提升,形成“体验越沉浸,消费越活跃”的正向循环。

国家大剧院影视节目制作部副部长孙迪介绍说,剧院打造的舞台艺术“第二现场”,正是用超高清技术打破演艺消费的时空限制。“第二现场通过4K超高清的技术和高效的网络传输,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联动200余家影剧院和高校,汇集了6万多观众,实现了多地覆盖、千里同频的文化传播目标。”

北京七九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琛在论坛上表示,798超维视界·VR院线的核心是用VR技术把“一次性体验”变成“可持续消费”。借助VR,游客实现了更高品质的沉浸体验,也显著降低了内容在不同场馆的适配和发行成本,让好的内容可以跨空间、跨设备快速复制,形成真正可持续的文旅科技模式。

自然景观与科技的结合,让“静态观赏”变为“动态交互”。联联周边游CEO、北京昕辰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林艳分享京东大溶洞的改造经验时说,基于数字光影Mapping与雷达交互技术,溶洞岩壁变成“可对话”的屏幕——游客挥手触发地质演变动画,原本两小时的游览时长延长至3小时。“今年哪吒爆火以后,我们把封神文化、西游文化、上宅文化都融了进去。”

在服贸会的7号展厅,VITURE ONE公司惊艳亮相,带来了一款集扩展现实(XR)技术于一体的智能眼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亲身体验后,不禁感叹这款眼镜的神奇魅力。原本在电脑屏幕上观看的文旅纪录片,经过AI算法的巧妙处理,竟然呈现出立体、鲜活的视觉效果。镜头中的景观细节和场景氛围仿佛突破了屏幕的界限,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身临其境。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为文旅内容的传播和景区的数字展示提供了全新的硬件解决方案,直观地展现了XR技术和AI技术在提升文旅体验方面的巨大潜力。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